一周七天,每天都多姿多彩,而我最愛的是星期六。并不是因為星期六的慵懶放松,而是因為一個“福利”——去外婆家!
說是說外婆,有趣的是,我叫她奶奶。因為外婆住在浦東,所以她是我的“浦東奶奶”!
浦東奶奶老家就在如今的召稼樓古鎮哦!所以小時候關于老家的記憶是極豐富的。古鎮建設時,我還很小,每每星期六,我們就會沿著一條坑坑洼洼的小石路走進革新村,拐幾個彎,就來到兩層樓房的外婆家。推開重重的門進到客廳里,這時外婆會從隔壁飯廳出來迎接我們并帶我們享用早備好的熱乎乎的飯菜。接著我就可以玩耍了。我可以去樓上看動畫片,去雞舍喂雞大米,趁機撿幾枚雞蛋,可以去外公搭的絲瓜藤下逗逗剛出生不久的小乳兔,并且到后菜地拾些菜葉子喂肥肥的兔兒們。奶奶總是慈祥溫柔,打理家中瑣事,幫我照顧小動物。假期我過來住,都能睡在干凈的涼席上或是奶奶焐好的被窩里,舒適溫暖。她節儉,卻舍得給我買可愛多,吹大電扇。我在奶奶家是天天歡聲笑語,很少哭泣。
古鎮剛建成,游人稀少,于是奶奶常帶我去散步。那時古鎮幽靜得很,店鋪多未開張,漂亮的禮園免費進出,我還猜過燈謎呢!古樸的石橋下是安分的小河,我常乘坐上面搖過的小船。只消奶奶與老熟人船夫寒暄兩句,請個搭船,他便爽快答應。那劃槳老伯悠閑地立在船頭,劃得賣力,叫我一度擔心他會不會跌下船去,誰知往返一程下來,船再怎么簸,他依舊筆挺,站得穩當。坐完船,奶奶就會帶我逛到“沈家花園”,看那被圍起來的建筑是怎樣風采。一圈兜完了,臨走時奶奶總會變出個蘿卜絲餅或海棠糕,解我的饞。猶記得那個香啊,仿佛是浦東奶奶對我的疼愛也摻了進去。
古鎮建成后,不久我們的房子便拆了。4年多了,對故居的記憶漸漸模糊,兒時一起躲貓貓、打游戲的小伙伴也淡忘了。盡管古鎮帶走了很多,卻沒有讓我失去和外婆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搬進動遷房后,沒有了小動物和菜園,只有新換的空調和液晶電視。而我仍愿意每周六去外婆家。如鏡般明凈的瓷磚地板,讓我一穿上拖鞋就“滑起了冰”,移門代替了笨重的木門。可惜封著的陽臺叫我不能用鐵絲圈蘸了洗潔精往外吹泡泡,我想,沒事,因為我的童年就像泡泡,而外婆是陽光,把我的童年照得五彩斑斕。新住房里,進屋時常能喝到自家黃豆榨的豆漿,有不放糖的甜,還有外婆忙活了一上午做的酒釀糕、菜肉饅頭、餛飩……和獨門秘笈——我從小吃到大的美食——茄子餅!
所以一周課業結束,我就開始憧憬星期六了,這樣就能見到外婆了!
指導教師 戴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