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我是初二(2)班的王文韜,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做一個謙遜大方的人。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非常全面地詮釋了謙遜這個詞。十九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一次到瑞士去度假,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各地寫生。一日,他在日內瓦湖邊正用心畫畫,旁邊來了三位英國女游客,看了他的畫,便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起來,指指點點說何處不好,貝羅尼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翌日,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車站看到昨天那三位婦女,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議論些什么。過一會兒,那三個英國婦女看到他了,便朝他走過來,問他:“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么地方?”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回答說:“不敢當,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婦女大吃一驚,想起昨天的不禮貌,一個個紅著臉跑掉了。
可見謙遜的重要性,它能造就你開闊的胸懷,同時也它能為你贏得別人的尊重。試想貝羅尼若是對婦女的批評理直氣壯地破口大罵,或傲慢地不予理睬,那么即使這三位英國婦女事后得知真相,也不會如此羞愧,更不會手足無措地選擇落荒而逃。貝羅尼如此不僅使自己的藝術造詣更進一步,更以謙遜的胸襟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向我們展示了一代名畫家的風范。
而一個真正的偉人,除了具備謙遜的品質,還需落落大方的姿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百般刁難晏子,先在城門旁邊開一個小門請晏子進楚國。“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門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門進去。"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賞賜晏子喝酒。當酒喝到盡興的時候,兩個差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說:"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差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的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都愛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橘子樹長在淮河以南結出的果實就是甘橘,長在淮河以北結出的果實就是酸枳,(橘和枳)僅僅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盜,來到楚國就偷盜,莫不是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大方而無懈可擊的回應,巧妙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亦令楚王甘拜下風。如此看來,以大方端莊的姿態,禮貌卻擲地有聲地應對挑釁,當屬上策,它不會令雙方難堪,亦是一種高明的方法。
謙遜大方應是我們追求達到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看起來視乎很困難,其實環顧四周,你會發現許多成績優異而又不恥下問的同學,他們就有著謙遜的品質;你會發現眾多談吐得體又不失風趣的老師,他們就有著大方的姿態。“對自己的不滿足,是任何真正有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之一。”我們應該對自己報以自省的心態,對別人善意的建議虛心接受,而不合理的批評也要微笑應對。同時,對自己也應該保持一定的自信,當受到質疑與嘲諷時,適當表現出自己的長處。不宜自卑,更不宜自傲。從最微小的細節到最正式的場合,我們都應保這樣的心態,一句敬語,一聲問候,一次舉手回答,無形中你在積攢著優秀的素養,也離目標更加接近。
從容的儀態從大方開始,崇高的品德由謙遜開始。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不知不覺中接收到同學老師贊賞的目光,你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你的成長。
謝謝大家!
初二(6)班 王文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