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我是初一(2)班的宋冰清。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積極的心理暗示成為我們的力量。
大家都一定聽說過望梅止渴的故事吧。曹操率領部下討伐張繡,在將士們口渴難耐之時,告訴大家不遠處有一片梅林,結果大伙都口舌生津,趕路的速度也增加了。曹操為何能夠成功鼓勵將士們呢?原因就是:他給了大家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將士們為了所謂的“梅林”提速趕路。
那什么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呢?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積極的鼓勵、鞭策或者安慰,它是一種啟示、提醒和指令,它會告訴你注意什么、追求什么、致力于什么,隨后它便會成為一種動力,促使著你為了你的目標而奮斗。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使用積極的心理暗示的人便與普通人漸漸有了差距,因為他們比凡人多了一種向上追求的后助力,使他們離目標越來越近。
但是,有些人在無意中給了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他們不斷告訴自己“我不行”,久而久之,摧毀自己的信心,讓自己學會逃避,遇到困難不能堅強地面對。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我來舉一個例子吧。日本的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群成績相差無幾的小學生分為兩組,給他們做一道同樣的題目。科學家告訴一組學生“這道題很簡單”,而告訴另一組“這題目很難”。結果第一組學生的正確率遠高于第二組。這說明當我們接受了消極的心理暗示之后,就會變得失去信心,連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都做不成了。
我再舉一個例子。記得英國作家索利恩的一篇心理小說《新鮮空氣》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威爾遜住在一家門窗緊閉的高檔旅館里,但不流通的空氣讓他難以入眠,他便撿起一只鞋向一扇窗扔去,聽到“哐當”一聲之后就便就睡。第二天他醒來發現窗戶并未砸碎,空氣依然不流通。是這“哐當”一聲讓威爾遜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而順利入眠。
當然,這里所說的積極的心理暗示是有一個限度的。當心理暗示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成了自負甚至自高自大了。我們要適度給予心理暗示,否則會物極必反。
那我們該如何做到呢?當我們遇到一個需要克服的困難的時候,先要做到別對自己失去信心。隨后,我們要把積極的心理暗示化作簡單的言語,比如:我當然可以的,我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當我們通過這些鼓勵,使自己有了信心之后,便要帶著這些心理暗示付諸行動,并在行動中尋找更多為自己創造積極心理暗示的機會,讓自己的心態變得越來越向上,讓自己的性格變得越來越陽光。最后的結果必然是讓自己滿意的。就算并非如此,我們的心靈通過它的洗滌,會變得更加成熟。
我們作為學生,在平時也可以利用好心理暗示。比如在考試期間通過它來放松心情,在遇到人際關系不和諧的問題時通過它來改善,在成績不理想時通過它來樹立信心,在碰到一些無法改變的困難時通過它來穩定情緒。
為了讓大家體驗擁有積極心理暗示的感覺,我們現在就來行動吧。各位同學,請閉上你們的雙眼,靜靜思考:
今天,我有什么難以做到的事情?當然,要是現實、正確的事。
它為什么難以做到?
這些困難有什么可以克服的方法?
哪些事可能會阻礙你的行動?
告訴自己,我一定能克服它們。付諸行動,而且我的行動一定會有效果。
想象一下成功的結果。
既然那么讓人興奮,那就相信自己,從現在做起吧!
我們應該用積極的心理暗示為自己創造擁有自信的機會,我們期望自己做什么樣的人,我們就怎樣暗示自己永遠記?。航袢盏陌凳?,就是明日的你。
謝謝大家!
初一(2)班 宋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