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系列訪談第四場繼續在新華網舉行。本場訪談的主題是“從黨的十七大報告談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參加訪談的嘉賓有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成員、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成員、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戰略研究室主任高書國和北京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楊曉明。
《規劃綱要》的著眼點和立足點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主持人: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在《規劃綱要》中,將如何體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國家意志?
張力:整個《規劃綱要》制定的著眼點、立足點都是瞄準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樣一個宏偉目標。如果回顧人力資源強國目標的提出,我們不難看出,它實際上反映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全面思考,是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從整個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提出這樣的要求的。這個建設目標之所以以前沒有這么急迫地提出,而現在卻突然呈現在全黨全國人民面前,原因在于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奮斗,我國教育的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人口受教育年限不過4年多一點,而現在基本達到了8年半左右。所以,我們現在才有資格站在世界競爭的大舞臺上,提出建立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
高書國:人力資源強國主要是指在人力資源開發規模、開發水平和開發質量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我們曾經按照人力資源強國的13項指標作了一個調查,中國排在第13位,中國從解放初的文盲大國,到改革開放初的基本普及小學教育,以及到現在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人力資源開發的水平不斷提高,使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既具有很強烈的需求,也具有很重要的可行性。在研究制定《規劃綱要》的過程中,專家們確定了三個方面的主要目標:一是初步實現教育現代化;二是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三是基本建成人力資源強國。這三項目標是渾然一體、緊密聯系的。至于這三大目標的提出,我想實際上是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為核心,重點分為兩大步驟:第一步是到2012年,基本能夠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第二步是到2020年,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能夠達到85%以上,而高等教育的普及達到40%以上,也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水平,與發達國家教育發展的差距和人力資源開發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七大措施保障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目標的實現
主持人:要實現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規劃綱要》中將會有哪些保障性措施?
高書國:一是要繼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鞏固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成果,使青壯年文盲率降低到1%以下。
二是以就業為主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使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的比例大體相當,對勞動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達到更高的水平。
三是積極穩妥地發展高等教育,到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40%。
四是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我認為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在實施人力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堅持兩個輪子驅動:一個驅動是使在校的學生或者新增的就業人員達到較高的受教育水平,希望那時候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達到12到13年;另一個驅動就是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使現在受教育比較低的勞動者通過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不斷提高其技能水平、科技水平。
五是要抓住城鄉間教育不均衡的問題,進一步推進教育公平,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使農村和城市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務更均衡。
六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這方面中央已經有了很大決心,我們建議能夠在2012年時財政性教育投入的總額至少占全國GDP的4%,2020年投入的水平達到更高的層次。
七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因為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育發展的水平。所以,這次《規劃綱要》十分重視教師的培養和繼續教育問題。
主持人:近日,國務院決定從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績效工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這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這個問題廣大網友也很關注,他們關心如何才能確保地方全面落實國務院的要求?
張力:我覺得,國務院現在決定對農村的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實行績效工資是非常及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這個措施說明政策是有重點的,優先解決什么問題是有戰略性考慮的。現在大家關心的是如何確保它的執行問題,執行肯定是要先劃定教師整個隊伍群體的邊界,至于有些是屬于混合的教師,既有高中又有初中,將來政策如何執行是需要精心設計的。另外,我覺得中央已經明確提出國家財政所負擔的比例和地方財政配套的比例,一定要落實到位,使得一個好的政策出臺能夠真正讓教師得到實惠。所以,我認為將整個政策的執行置于非常公正、公開、透明的監督環境當中來,確保國家撥款能夠踏踏實實地落在實處是很重要的。
以質圖強打造支撐人力資源強國的高質量教育體系
主持人: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下,各位嘉賓都關注教育哪個領域的問題,各自都有什么樣的建議?
楊曉明:從學校的角度來講,我們現在說大學都是千校一面,所有的學校都朝一個方向發展,所以我認為《規劃綱要》首先應該把學校進行分類,什么樣的大學是好大學,這方面沒有一致的評價,如果說所有的學校都向北大、清華看齊,那肯定是不行的。
高書國:我現在正在給教育部寫一個關于“以質圖強”的教育發展戰略和策略的報告,主要就是如何能夠提升教育發展的水平、質量以及每個學生的培養質量,這是今后最需要關注的一個問題。把黨的教育方針在這次《規劃綱要》中變成各級各類教育培養的目標,使學生真正具有合作能力、生存能力、創新能力,使我們培養的人才和勞動者在21世紀的未來國際競爭當中具有優勢,這樣才能小河流水大河滿,才能使國家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得以實現,真正使中國由人力資源大國變為人力資源強國。
張力:從黨的十七大報告對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要求來看,我一直認為這是黨中央的政治決策,盡管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迫切愿望,但是要把它作為一個國家的意志、作為政治決策來看待的話,我們就不難看出,實際上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使命不僅僅是教育系統的,而是全社會的。另外,我們什么時候能建成人力資源強國不是我們自己來看的,而是讓我們的競爭對手來看的。我們建立人力資源強國的最堅實所在,就是打造一個能夠支撐人力資源強國的高質量的教育體系,而這樣的體系要讓人民群眾感到滿意,要讓人民群眾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的教育體系中感到放心,要讓這些孩子接受了我們這樣的教育后找到工作,能夠成為對社會建設有用的人。但是要說2020年一下子就成為人力資源強國,恐怕難度還是相當大的,所以我們要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打好基礎,這就要看今后的12年,這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所以,黨中央、國務院想要在關鍵時期出臺一個振奮人心、凝聚力量的《規劃綱要》,就是著眼于這樣大的目標,這樣大的戰略目標和戰略思路并不是僅僅對個體學習者而言的,它對整個國家的興旺發達、整個民族的持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