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心理、良好睡眠”。旨在提醒人們改善睡眠質量應從改善心理開始。
對于失眠者而言,睡覺是備受困擾的一件事。《2015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指出,存在嚴重睡眠問題的中國人由2014年的22%上升為31%,有過失眠經歷的人,則從6.4%直接飆升至16.8%。
有研究認為,睡眠與心理健康密切相關。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大,生活作息愈加不規律,導致患有睡眠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多。在影響睡眠的諸多因素中,心理問題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焦慮、煩躁、不安等心理現象都會導致失眠。
那么該如何為好的睡眠做好心理準備呢?專家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平常心看待睡眠。
很多失眠者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結果心情越焦急越是難以成眠。對此,心理專家表示,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睡眠。不要刻板地要求自己睡眠長度保證在幾個小時之內,這樣會使睡眠成為人的一種心理負擔。保持一個正常的心態,消除對睡眠的緊張才是保證睡眠質量的前提。另外,失眠的人睡不著覺或半夜醒來一定不要看表,這樣可以減少患者的焦慮,改善睡眠質量。
2. 睡前“放開”手機。
看手機已經成為了現在大多數年輕人睡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和醒來的第一件事。如今電子產品的使用嚴重延后了人們的就寢時間,成為減低人們睡眠質量的一大“殺手”。建議在睡前30到60分鐘應關閉所有電子設備,可以洗個熱水澡,看看書、聽聽舒緩的音樂,有助睡眠。
3. 生活規律,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規律作息,形成良好而穩定的生物鐘。此外,要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臥室的溫度、濕度是否適宜,床鋪是否舒適,燈光是否調暗,都會影響睡眠質量。睡前還要避免各種不良刺激,例如劇烈運動、過度興奮、吃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濃茶和咖啡等,只有避免了不良睡前習慣,入睡才更容易。
另外,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韓芳教授提醒,如果癥狀比較重,單純依靠上述措施不能有效控制病情,應及時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