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會場,就被袁老師的氣質如蘭所深深吸引。一開始,她就拋出一個耐人尋思的問題:語文學習是什么?緊接著,更是不容置疑地道出一句堅定的肯定句:語文學習和文學培養是截然不同的兩者。
許許多多的同學或許和曾經的我一樣,有時會被答題套路逼向“語文學習是應試的!”有時又會因為不懂作者所思所想,慨嘆道此生與文學無緣。但袁老師卻給我們找到了那個最恰當好處的平衡點:“語文,是有規律可循的。”
不要放開解題的鑰匙。無論是說明文、議論文、綜合運用,題目考查的并非是同學多高深的自然知識,而是學會直接“攫取”文章段落的觀點和結論。與說明文打交道多年的我們,可不是摻了透答題的技巧嗎?那同樣,綜合運用、議論文也是如此,劃出原文語句,披上規整的答題格式,就能一步步走向正確答案。
緊系著串聯文字的線。自學習小說以來,周圍伙伴越來越多呼喊著看不懂。那文字與文字之間,當然也是有規律可偱的。從古至今,古往今來,文字流傳本該有更古不變的法則。月考的記敘文,實則也不算是嚴歌苓最艱澀的文章。與清潔工最初的相遇,那獨特的肖像描寫,不就是在刻意暗示著他的勞心勞力一絲不茍嗎。隨著故事的推移,作者每一筆都是在刻畫他的負責認真,一直到最后,尼日利亞人民的性格就現于紙面了。記敘文就是如此,文章定會圍繞著一個中心描寫,作者的每一個字,也都在表達著他的思想,他的情感。
可別辜負曾經的知識。綜合運用中一段段字典釋義,一個個龐然之數,還有答題紙上的一行行格子,一次比一次令人心煩意亂。但是回想單復句的語法知識,字與字,句與句都清晰起來。記得一班同學說到:先把格子數一遍,去掉并不重要的修飾和狀語,留下文字表達的重點主題,才拼湊刪減就能正好填滿格子。統共百字的語段,每句話都會是答案的一部分。而生活實際中的日常瑣碎,也是綜合運用的考點。文學素養的積累,多讀書多看報的好習慣也可以滲透在答題紙上讓老師評判。當然,這不是同學們哀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有機會做好綜合運用的借口,而是從現在開始,關注身邊的每一點小事和新聞對于綜合運用都是受益匪淺的。
我們可以點亮夜空中的星。作文,是揮揚愛與悲傷的園地,是娓娓道來的敘舊,是憧憬朝日的青春蓬勃。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一代大家,但每個人都可以敘寫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與情感。當心底的溫暖緩緩流淌、當強烈之愛噴發而出,我們都已經走上木樓梯的最高一層,點亮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袁老師那句“戴著鐐銬跳舞”銘記在我心。我想這場講座,不僅是學會答題,更是讓我們理解了語文。就算是有層層繁復的限制,我們也可以在語文學習上,舞出精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