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華育中學初一年級和其他來自徐匯區四個學校的部分同學們,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了一堂別具體驗意義的音樂常識課。本次與上海交響樂團合作的“音樂地圖課堂”活動,給了同學們一個難得的機會與音樂藝術人面對面學習一些音樂知識。
這次課堂,主持人從音樂會劇場禮儀與習慣說起,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做一個文明而有修養的觀眾。接著,主持人借助上海交響樂團的成員,給我們講了樂隊中不同樂器的座位與音色。然后,一位專業鋼琴家為我們演奏了幾首短小的旋律,并讓我們通過分析其中蘊含的情感而聯想出音樂的“色彩”。最后,整個課堂結束在交響樂團為我們帶來的兩首奏鳴曲中。在這次別開生面的課堂中,不乏一些有趣的音樂軼事和精彩的技藝呈現,把學習的氛圍帶動得活潑而有樂趣。
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對高雅的交響樂有了更多的了解,并愛上了這種經典藝術。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也會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爭做一個更有知識的音樂聆聽者。
19屆1班 陳思達
尼采說:“沒有音樂,生命是沒有價值的,而交響樂是音樂中的音樂,是音樂中神圣的殿堂,而且它具有博大的、高遠的、深厚的精神境界。”而今天,我們19屆全體同學就身著正裝走進了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簡樸的陶土作為外立面,配上了柔和舒展的曲面,讓整個建筑從高處看像一本攤開的樂譜,與音樂廳之名自然貼合,樸素卻不失大氣。同學們手中拿著一本冊子和一支彩鉛,靜候音樂會的開始。
幽默詼諧的主持人和指揮,以一些小故事和現場互動告訴了大家交響樂團的配置、在音樂廳中的禮儀和指揮技巧等,我也上臺尋找大提琴首席的座位,憑著剛才生動的講解和清晰的圖例找對了位置。
當大家都掌握了基礎知識時,樂隊開始了演奏,一曲了終,余音裊裊,大家都意猶未盡,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這時耳畔突然響起了《不想長大》,咦?這首曲子和交響樂有什么關系?正當大家迷惑時,樂隊為大家帶來了一首莫扎特的g小調第40號交響曲,弦樂流暢的演奏著主題,木管柔和溫暖的音色為樂章增添了對位和色彩,一個個強調的八分音符,給人一種不同尋常的緊迫感,而后又進入了賦格段的展開,大家都被這抽象的藝術所震撼。
最有趣的環節非“尋找音樂顏色”莫屬,大家用心感受貝多芬的悲愴、熱情等奏鳴曲,有時如火山爆發般的濃艷熱烈,有時如流水般恬靜美好,卻帶著點點憂傷,揣摩這音樂背后的情感,亮出音樂在自己心目中的色彩。
這次音樂地圖課堂,讓那看似高大上的古典音樂離我們如此的近,一個新的古典音樂世界正向我們敞開著大門,等待我們去探索這其中更多的美好與奧秘。
19屆1班 黃羽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