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主任,我把自己的工作定位為陪伴學生成長的一個引路人,我希望通過我的工作讓學生思想上有所進步,學習上有所提高,情感上有所滿足。
一、給學生以精神力量
大部分學生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持之以恒,一暴十寒,我通過各種途徑搜索相關內容的故事講給學生聽,通過“麥克阿瑟和驢”的故事,告訴學生:一個人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智商,而是樂觀自信的人生態度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我跟他們講了“石佛和臺階”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任何收獲,都得有相應的付出;為了讓學生明白樹立遠大理想的重要性,我跟他們講了“曾國藩夜讀書”的故事;為了讓學生能坦然面對學習過程中的艱辛和困難,我跟他們講“冬天不可能不冷,夏天不可能不熱,成長不可能不疼痛”的道理。這些人生大道理通過這種化整為零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給予他們精神上的力量。
二、老師不要吝嗇鼓勵和表揚
有些學生貌似堅強的樣子,其實內心也常常有疑惑,為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我常常將任課老師對某個學生好的評價夸張一些轉告學生,這樣做既能夠加深學生對任課老師的好感,也能夠堅定學生把書讀好的信心。當老師的不要吝嗇鼓勵和夸獎的話,我給學生的分數條附言都是找他近期內的亮點,如果某位學生學習成績取得了突破,我夸張地說他只要能夠激發出潛能就能夠象太陽一樣發光;對心理素質差的學生告訴他不要懼怕壓力,因為“重壓之下石墨也能變金剛石”,即使總成績排得很靠后,只要某一學科有進步,也要給予肯定,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對學生來說,老師越是信任他,他學習就越勤奮,自信心就越強,就能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把不經意間看到的同學之間相互關愛的例子在班級里表揚。把其他同學對某一位同學的贊賞、欽佩轉告給他,讓他感受到自己被注意和被賞識,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受到贊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形成良性循環。
三、若即若離,尊重學生
把握好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門藝術,距離太遠,學生與老師有隔膜;距離太近,沒有威武感。 要保持一個合適的尺度,我認為要做到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尊重。對學生的優點要在公眾場合表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要私底下溝通,要讓學生能夠有解釋和說理的機會,避免大聲呵責。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在實踐中去尊重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說實在的,我們當老師只要能夠作到四不,四避免,就能使班級風氣良好,也能讓學生身心愉快:不放任,避免更多學生調皮;不軟弱,避免更多學生惡習;不高壓,避免更多學生叛逆;不威逼,避免更多問題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只要他的今天比昨天好,就可以找機會表揚,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以上是我的一點感受,并不能算做是經驗,只是與各位交流,相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