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7日,第16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高中組團體決賽暨頒獎儀式在上海圖書館二層報告廳隆重舉行,來自多所滬上知名高中的古詩文佼佼者匯聚一堂,以古詩文為媒介各展才華,最終七寶中學獲得金獎,復旦附中、上海市實驗學校緊隨其后。
市教委辦公室和當代學生報社聯合舉辦的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自2002年首次創辦以來,已召集近500萬人次學生參與。作為該項賽事的重要參與者,華育中學在本次大賽中共有4位同學獲得一等獎,另有十余位同學斬獲二三等獎,并最終獲得團體銀獎。
古詩文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項重要傳承,隨著最近《中國詩詞大會》等綜藝節目的熱播,在各類人群中已經掀起了一股熱潮,越來越多的莘莘學子加入了誦讀古詩文、學習古詩文的行列之中,在其中也涌現出許多“古詩文大手”,其知識水平甚至讓在場的一些專家都相形見絀。如七寶中學的同學們面對一首陌生的詩歌,能夠在短短兩分鐘內以敏銳的眼光和強大的語感拼出王士禎的成名作《秋柳》,令在場的同學無不贊嘆、喝彩。
然而在場的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駱玉明先生指出,同學們的知識水平固然令人贊賞,但有時不免產生了套路化、痕跡化的思維,如面對“杜甫和李白孰優孰劣”這樣的問題,大部分同學都會回答“無法比較,各有各的優點”,而忽略了自己到底發自內心地喜歡誰。中華文化在當代社會的大力宣傳下已經基本脫出了涸轍之鮒的困境,但更多的同學學習古詩文卻是為了“拿獎”,缺少個人思考,更難以發現古詩文的自我價值。速效藥有用,但不能根治文化荒漠的缺水現象。當代社會更需要的不是模板,不是囿于唐詩宋詞的管中窺豹,而是百家爭鳴的文化交流、不落窠臼的新型傳承。相信在華育中學語文組和全體同學的努力下,大家能夠在完善自身知識體系的同時真正做到發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相信一批新時代的青年會從這里找到心靈的共鳴,讓古詩文、讓中華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