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氣溫明顯升高,進入初夏。上海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應重點防控手足口病、感染性腹瀉和食源性疾病、登革熱,以及猩紅熱、水痘、麻疹等呼吸道傳染病。
本月繼續關注立夏和小滿節氣的養生要點。
腸道傳染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多數寶寶通常突然起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燒,隨后會出現皰疹,集中在手、腳和口腔周圍,因而得名。5-6月將迎來手足口病發病高峰。
預防小貼士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 喝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食用。
★ 家長要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
★ 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 注意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還要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 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
★ 6月齡-5歲的兒童可自愿、自費接種EV71疫苗,對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保護率在90%以上,能有效預防重癥手足口病的發生。
感染性腹瀉、食源性疾病
氣溫的升高為細菌增殖創造了適宜條件,食品的腐敗變質速度加快,容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因此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病比例將逐步升高,但腹瀉病就診病例仍將以病毒感染為主。集體單位應提高警惕,避免發生聚集性疫情。
預防小貼士
★ 飯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對餐具進行消毒。
★ 在外就餐盡量不吃生冷、半生的海產品和水產品等食物;吃海鮮、涮肉等時,要徹底煮熟;不吃腐爛的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如需食用,需要徹底加熱。
★ 食堂從業人員如發生腹瀉嘔吐、患有化膿性皮膚病或其它傳染性疾病時應立即離崗。
得病后:
● 如出現腹瀉等癥狀,且不能確認為一般的腸胃炎時,宜暫停上課上班,居家隔離休息。
● 一般腹瀉癥狀是自限性的,如果病程較長,出現腹痛、便血、發熱等癥狀時,須盡快就醫治療。
● 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繼續食用,丟棄時需密封包裹。
● 患者須調整飲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湯、糖鹽水等,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注意腹部保暖。
● 患者使用過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過的衣物、床單等,都要及時清洗并消毒;患者的餐飲具要和家人分開使用,并在用后清洗、煮沸10-15分鐘消毒。
蟲媒傳染病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登革熱流行于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目前,本市登革熱基本上為輸入性病例,輸入來源地為南美洲或東南亞國家或地區。近期南美洲登革熱疫情高發,相關人士應注意防范。
預防:
● 保持環境整潔,及時清潔工作、居住和生活區域,清除積水,消除蚊蟲孳生場所。
●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蚊蟲叮咬,如家中安裝紗門紗窗、使用防蚊用品、戶外活動時穿著長袖長褲、涂抹驅避劑等。
● 從南美洲、東南亞等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回后,如出現發熱、皮疹、頭痛、關節痛、肌肉痛等癥狀,應盡量避免外出,防止蚊蟲叮咬,并及時到醫院就診。
更多閱讀
呼吸道傳染病
預防小貼士
★ 均衡飲食,生活有規律,保證睡眠,適量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 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不到人員密集、空氣污濁的場所,減少接觸病原的機會。
★ 加強個人衛生。勤洗手,咳嗽、打噴嚏時用手帕或者衣袖內側掩住口鼻。
★ 遇到發熱等不適及時就醫,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避免接觸傳染病病人。
猩紅熱
猩紅熱為A群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點為起病急、發熱、咽峽炎、彌漫性皮疹、繼而脫皮。主要通過飛沫傳播。3-9歲兒童易發,疫情多發生在學校或托幼機構。
5月猩紅熱疫情將進入高發季。
預防:
● 各學校和托幼機構加強學校衛生工作,做好晨檢、午檢、室內通風換氣等工作,發現可疑患兒應請其停課、就醫和治療,并及時報告可疑的猩紅熱疫情。
● 在猩紅熱高發季節或周圍出現猩紅熱病人時,家長需密切關注兒童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發熱或皮疹,應及時送往醫院診斷和治療。兒童應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打噴嚏捂口鼻。
更多閱讀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兒童,冬春季高發,容易在集體機構引起暴發。水痘患者自出疹前1-2天到皰疹干燥結痂期間均有傳染性。
病毒可通過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水痘患者的水皰傳染。帶狀皰疹患者可傳染無免疫力的接觸者,使之感染水痘。水痘屬于自限性疾病,如果沒有并發癥,即使不經治療,過一段時間也會自愈。
預防:
接種水痘疫苗是目前公認的預防水痘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多數人接種水痘疫苗后就不會感染水痘了,即使個別人感染,其癥狀也較為輕微,出疹較少,發燒的可能性較小,并且恢復更快。
家長可以帶1歲以上的寶寶至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接種水痘疫苗。我們推薦在12-18月齡接種第1劑,4周歲接種第2劑。
得病后:
如果懷疑孩子得了水痘,應立即就醫。確診后,應立即進行居家隔離至所有皰疹干燥結痂(一般不少于出疹后14天),并同時報告學校。
保持患兒居室通風,剪短患兒的指甲,保持雙手清潔,以免抓破皰疹,引起皮膚感染。患兒的衣物、被子、用具等應用紫外線照射、曝曬、煮沸等方法進行消毒。
更多閱讀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呼吸道傳染病。麻疹病毒經呼吸道飛沫及直接接觸傳播。麻疹從暴露到出疹會經過10-14 天的潛伏期。患者在出疹前 4 天至出疹后 4 天均具有傳染性。
患者最初會出現高熱、咳嗽、鼻炎和結膜炎等前驅癥狀。3-4 天后患者可出現典型的斑丘疹,常伴有高達 39-40℃的發熱。如無并發癥,一般可于起病后 7-10 天完全康復。但麻疹可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如中耳炎、喉氣管支氣管炎和肺炎,并發癥尤其容易在5歲及以下兒童中發生。
預防:
● 預防麻疹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及時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疹疫苗、麻疹風疹聯合疫苗(麻風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聯合疫苗(麻腮風疫苗)。
● 本市的兒童應在8月齡接種1劑麻疹疫苗或麻風疫苗,在18月齡和4歲分別接種1劑麻腮風疫苗。
● 由于近年本市的麻疹病例中成年人所占比例達近70%,因此也建議沒有接種過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成年人,尤其是在人員密集場所工作和容易接觸到兒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人員,如大型工廠企業的新進職工、醫護人員和職工、學校的教職人員等,應盡早接種麻疹疫苗。
5月的節氣將從谷雨進入立夏和小滿。
立夏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由于立夏之后白晝時間較長,夜晚時間較短,人們往往會感覺睡不夠,特別是“準媽媽們”,需要科學的午睡給身體充電。
● 時間
最佳的午睡時長為半小時。如果午睡時間過長,反而會讓人體感到疲憊。也不宜在午餐之后立刻午睡,因為飯后消化器官要開始工作,而人在睡眠時,消化機能會相應降低。
● 睡姿
不宜坐著睡或趴著睡,頭靠著椅子午睡會造成頭部缺氧而出現“腦貧血”,而趴著睡則容易壓迫胸腹部,并使手臂發麻。有條件的話能躺著睡是極好的。
由于立夏后氣溫升高,人體的能量消耗也隨之增大,為了讓身體保持在良好狀態,應堅持鍛煉,不過要注意適時、適量和適地。
● 適時
應盡量避免上午10點后到下午4點前進行戶外運動,避免強紫外線對皮膚和身體造成的損害。最佳的運動時間是傍晚,但是對上班族來說,什么時間運動由不得你,關鍵是要擠出時間去運動。
● 適量
人體能量消耗在夏季會有所增加,因此運動的強度不宜太大。建議每次的鍛煉時間控制在一小時以內,若需鍛煉更長時間,可以在鍛煉半小時后休息5-10分鐘,再繼續鍛煉;同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建議每周鍛煉3-4次。
● 適地
最好選擇在戶外進行運動,比如公園等空氣清新、陰涼通風的地方。如果在室內運動的話,最好打開窗戶,讓空氣保持通暢。
小滿是夏季第二個節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
小滿過后天氣開始變得“濕熱交加”,人體汗液分泌會相對增多。處在潮濕的環境中,身體容易出現不適,因此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可以吃些有利于脾胃的利濕食物,還可選擇一些清火降溫的食物,如紅豆、薏仁、綠豆等。多吃用這些食材熬制成的湯粥,還能養胃健脾,增強免疫力。
小滿過后,蚊子的數量隨著天氣變熱而增多。蚊蟲不僅擾人,還會傳播瘧疾、登革熱等疾病。那么該如何科學預防蚊蟲叮咬呢?
● 清潔
蚊子最喜歡藏在背光且有些潮濕的地方,如壁櫥內、沙發后,所以定期大掃除很重要。可以安置紗窗、紗門來阻擋蚊子進入房間。還要將暫且不用的積水及時進行清理,如花盆、水桶內的積水;應每周定期清洗盛水的容器。
● 驅蚊
驅蚊可使用蚊香、電蚊拍等,發現蚊子及時將其消滅。因伊蚊(又叫花斑蚊)喜歡黑色,應盡量穿淺色衣服。避免使用散發著花香味的香皂、化妝品等,這些香味會更加吸引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