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8)班 陶元杰
今天是“學雷鋒日”,大隊部號召大家進行“愛校護校”行動,為我們共同營造一個清潔、美麗的校園環境。
我們班負責的是學校西圍墻邊的草地,平時我們進出校園,始終感覺整潔干凈,一直認為我們嶄新的校園應該沒有什么可以再清潔的了。但是當我們認真仔細地巡視這片區域時,忽然發現在綠色植物的掩映下,居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建筑遺留垃圾,或是不知哪兒飄來的紙屑,還真是值得好好地打掃一下了。
一邊打掃,一邊就奇怪為什么之前就不曾有過這樣的發現呢,細細想來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用心關注過。當我們不太關注周圍,無論是環境還是行為,也許都沒有感到有任何不妥,可那些不妥始終存在,始終影響著我們的學習或生活。
原來一個人是否用心去關注一件事或一個人,會有這么大的不同。沒有關注,是不會發現問題,更不會為他人解決問題。只有用心關注你身邊每一個細節,才會有“我為人人”的后續行動;每個人都能這樣,真的就是“人人為我”。
看著通過我們雙手整潔過的校園,雖然感覺有些辛苦,心情卻相當愉快,同時加深了對奉獻、助人精神的理解。
12屆2班 沈思越
每當提起雷鋒,腦海里浮現的不僅僅是一張憨厚的臉,更是一種世世代代傳頌的精神。
3月3日中午,班里15名團員來到學校的配電房旁尋找那些平常不為人注意的垃圾,若一眼望去,也還算干凈,但若仔細看起來,香煙頭、紙片、餐巾紙都冒了出來,僅那一小塊地方的垃圾就裝滿了一整個垃圾袋,成就感不言而喻。這個中午,在學校大隊部的號召下,全校(除初三)24個班級在校園的角角落落做著最簡單卻也是最充實的事情,本應嘈雜的校園有了一絲絲安靜地意味。
但這就能成為雷鋒了嗎?
雷鋒日每年只有一天,若只在這一天進行這樣的活動就太過形式主義了。很多同學只喊著學雷鋒的口號,一到真正面對時,卻是逃之夭夭。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果哪一天你并不是在學校的號召下開始關心身邊的事物,并且一直永遠堅持下去,如果哪一天環保與服務的精神已經成為你的一種習慣,那時才是雷鋒精神真正滲入你的心中吧!
3月3日,我們試圖去追尋一種叫作雷鋒精神的事物,殊不知,它就在我們的身邊,一低頭一轉身,只要有心,就能看見!
13屆5班 談妍霏
今天中午,華育的校園里到處都可以看到有同學提著垃圾桶或是拿著抹布走在走廊里,他們就是每個班自愿報名的參加學校“學雷鋒”活動的志愿者們。我很榮幸躋身于這個大集體中的一員,在這過程中,我們這些志愿者既美化了校園,又體會到了清潔工阿姨的辛苦,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別人所做的一切。
昨天,當我們班的同學十分踴躍地報名后,班主任鄧老師告訴我們,我們負責的是全校廁所的清潔工作。這項工作令所有報好名的同學都感到有些尷尬。不過老師馬上補充說到我們只需要擦凈衛生間的鏡面和洗手臺就可以了。
今天中午,我們每個志愿者都帶好了抹布或是百潔布,再拿上班長給我們提供的一次性手套,我們一吃完飯就興沖沖地直奔自己負責的樓層。我和另外兩名同學負責的是三樓的三個女廁所的清潔工作。
我們首先來到了B區的廁所。由于那里平時人并不多,所以清潔起來比較輕松,只用了5分鐘就做出了我們滿意的成果。然后,我們去了A區的兩個女廁所,那里的鏡面就明顯較前者有更多的水漬,我們先將抹布沾上水,大體地先抹一遍,然后再用餐巾紙用力地擦干。我們在這短短的20分鐘清潔期間很是賣力,甚至當我們夠不到鏡子的最上端有很多水漬那一塊時,小高同學還想要爬上洗手臺去擦。
通過這次“學雷鋒”的活動,我覺得我們不僅僅是在學習雷鋒的精神,更在學習這種精神的同時,感受到了勞動的辛苦與快樂。
12屆4班 徐昊心
今天中午的12:30~13:00是我班"學雷鋒"活動的時間,保干區是從孔雀園和暖棚出到教學樓背后第一個轉彎口。我班15名“小雷鋒”分為了三組。我和其他三名女生分在一組,負責清除左手邊一大塊草坪上的垃圾。大家都帶著塑料手套;一名同學手里拿著垃圾袋,撐開,方便我們把垃圾放進去。
地上最多的垃圾要數藍灰色的石灰,像是從一整面墻上剝落下來,地上黯淡的一點點藍灰很破壞草地的自然美。我們當下干了起來,動手撿那些“藍色污染”。但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清理干凈,石灰易碎,手碰觸時需格外小心,否則一攤細碎真讓人欲哭無淚。石灰太多太多,卻不知道從哪里來。
在這過程中,別的種類的垃圾也撿到了一些。最多的是煙蒂,比紙屑還多,看樣子應該是從樓上扔下來的。同樣疑似“天外來客”的還有不少灰塵,聚集在一起,像趴在草地上的灰色毛毛蟲。還有一半已埋在土下的塑料袋,該是花匠不小心在種植時遺留的吧,但塑料對植物的成長可是有害的!
活動結束后,一直被塑料手套覆蓋的手被汗浸濕,在冷風中絲絲的涼。但我們內心是愉悅而充實的,因為這次有意義的活動,讓我們為校園的美麗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攝影:初一(6)班 張寅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