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年中第五個節氣,處于仲春與暮春之交,其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節日。此時,天氣轉暖、大地回春、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黃帝內經》有曰“東風生于春,病在肝……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由此可見,春季養生調護重在養肝護目。
兒童護眼要注意些什么?
1、注意用眼環境及時間
建議兒童在明亮的環境中學習,但需避免在強光下看書及電子產品。有屈光不正的兒童需要佩戴合適的眼鏡。應充分利用每次視頻教學后10~20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放松眼睛、緩解疲勞。
2、適當運動眼球
建議利用休息時間中的5~10分鐘,按照“20-20-20”標準來護眼:
即觀看電子屏幕20分鐘后,抬頭眺望6米外(20英尺)至少20秒鐘以上。
同時,也可以運動一下眼球:即保持頭頸不動,先將眼睛凝視正下方,緩慢轉至左方,再轉至正上方,再轉至右方,最后回到正下方。
先順時針轉5圈,再逆時針轉5圈,總共做4次,這樣有助于鍛煉眼外肌協調性,提高睫狀肌的調節功能,增強晶體彈性。
3、改善眼部循環
1.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在做眼保健操前,應首先確保孩子的手部衛生,確認孩子眼部及其周圍沒有感染受損。在做操的過程中需認準穴位及保持適宜的力度,才能達到保健雙目的效果。
提醒各位家長,眼部患有急性炎癥、眼睛紅腫、分泌物增多、急性傳染性結膜炎,以及有醫生告知不適合做眼保健操的孩子,均不宜做眼保健操。
2.手掌熨目
《諸病源候論》記載道:“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即在清洗雙手后,雙手掌心相對搓至微微發熱,閉眼,以手掌覆蓋于雙側眼部10秒,反復三次,促進眼部周圍血液循環。
3.熱敷眼部
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后,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用熱毛巾外敷孩子眼部,每次5~10分鐘。操作過程中,溫度不宜過高,以40度左右為宜,低齡兒童需家長協助,避免燙傷。
4、飲食均衡,喂“飽”眼睛
在日常膳食中,需要注重攝取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A、黃體素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例如胡蘿卜、卷心菜、生菜、菠菜、動物肝臟等。
同時,還需要注重維生素C的攝取,維生素C可以消除能對眼睛造成傷害的自由基。推薦獼猴桃、橙子,枸杞子等。另外,可適當攝取維生素E,例如橄欖油和谷類食物等同樣有益于眼睛。
5、充足睡眠,讓眼睛充分休息
學齡期及青春期的兒童建議確保每天9~11小時的睡眠時間,使眼部得到充分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