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10月18日晚,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咨詢專家宋奕青老師,受邀前來華育中學,為24屆初一年級全體學生家長開展了一次名為《幫助青少年確立目標的重要性》的心理講座,以獨特的角度,清晰的邏輯,為家長們提供了幫助青春期孩子排憂解難、確立人生目標的種種方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青少年們接觸世界的機會與渠道越來越多,知識與眼界越來越廣博,但隨之而來的空洞和迷茫感卻也與日俱增——以缺乏目標為表象的“空心病”逐漸成為了青少年較為典型的心理問題之一。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不斷發育的同時,心理上也進入了“第二反抗期”,追求平等、渴望話語權、脆弱敏感等心理變化使得親子關系也隨之進入一個從未面臨過的波瀾期。在這樣的挑戰之下,家長幫助孩子設立目標伊始,首先要明白孩子在表達目標時的真正含義。宋老師請各位家長在紙上畫出一個三角形、圓形和一條橫線,并請臨近的家長們互相交換,每位相鄰家長所畫圖形都不相同,這也充分說明親子溝通之間或許存在著許許多多隱性的誤會和矛盾。所以耐心的聆聽與友善的分享,是親子間共同建立人生目標的破冰關鍵。
而后,宋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對孩子的目標,家長們是否需要給予物質獎勵?或許許多家長對于孩子的激勵還停留在物質階段。但宋老師用生動的流程圖,向家長們展現了隨著孩子身心成長,其目標與動機應逐步從“得到獎懲”部分內化到“認識做這件事的必要性”,最后完全內化為“希望達到自己的目標”,故而一味的獎懲雖有一時之效,但終非長遠之策。
那么如何培養孩子逐步完成目標內化呢?宋老師給出了如下步驟的建議:
1 、傾聽,真正聽懂孩子的目標是什么;
2 、尊重,給孩子的目標一點空間;
3 、引導,小心翼翼的在孩子目標的基礎上探討其他的可能;
4 、支持,孩子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困難,給予援助;
5 、關注,目標的合理性、執行情況,可以給予建議,但不強求;
6 、鼓勵,請不要吝嗇你的贊美;
在講座的最后,宋老師建議各位家長學會逐漸放手——雛鷹終有一飛沖天之日,在陪伴孩子建立好人生的長遠之計后,相信余下的路,他們定能花團錦簇、一展宏圖!
本次心理講座,為華育24屆家長提供了一次學會與孩子相處、溝通的技巧,相信在家校共同努力下,華育學子們可以心懷夢想的火種,走向明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