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11月16日,華育中學召開了26屆預初上學期期中家長會,本次家長會學校有幸請到了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咨詢中心資深咨詢師、上海市婦聯家庭教育專家講師團成員——薛璟老師,為我們帶來“挑戰新起點,家校心助力——新生家長的心理適應和調適”的心理講座,為孩子剛剛入學兩個多月,正在逐步適應初中生活的預初家長們答疑解惑。
薛老師從“做有‘權’人”、“做有‘情’人”、“做有‘心’人”三個方面,通過一些非常鮮活的例子,深入淺出的講解,給預初家長們帶來很多啟發。
做有“權”人。預初是初中階段里家長能夠影響孩子、幫助孩子的重要階段。從教育的角度,最重要的還是“權威”。在青春期開始逆反之前,要從小事開始,尤其是從學業之外的小事入手,通過事先商量搭建規則,溫和而堅定地執行規則,來建立良好的“權威”。避免在后面學業更加緊張、同時也是青春期容易逆反的階段,發生“情緒對情緒”的失控情況。
做有“情”人。跟孩子在一起時,少一點情緒,多一點情感,少一點啰嗦,多一些溫暖。“關注孩子的情緒”,順心才能專心,孩子心情好,才能更愿意去學習。“學會愛的語言”,不只是為孩子付出,也可以多給孩子一點擁抱,來幫助孩子適當放松,調整好情緒。家長也要“照顧好自己”,可以通過“正念”方法,專注于自己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來放松自己,營造松弛感。另外就是要“高度重視孩子的同伴關系”。
做有“心”人。“培養良好習慣(陪伴)”,家長只要用心去陪伴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如何更好地陪伴。“關注自我效能(動機)”,孩子有時候是需要一些時間去“追趕”的,這個過程可能是有點“不舒服”的,這個時候要用“做有‘情’人”來陪伴。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要多看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多鼓勵,多夸獎孩子,激發孩子的“自我效能”,讓孩子覺得“我能行”、“我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最后要 “提前發現問題(電心)”,當心電子產品,不用的“老手機”建議早點處理掉。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內向的孩子,要多留意、多體會孩子的情緒,避免心理問題。
相信通過這堂心理講座,預初的家長們能夠更好地做好初中階段心理方面的準備,“溫和而堅定”,更好地和老師們一起形成家校合力,幫孩子獲得一個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