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0日中午,華育中學2020學年盧敏放、張光遠先生五育獎學金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華育中學的獎學金評選工作在李英校長的關心和指導下,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開展,本屆獎學金頒獎典禮表彰了2020學年學業成績優異、專業特長突出、綜合全面發展的優秀華育學子。五育獎學金捐資人、愛心企業家代表盧敏放先生,華育中學李英校長,家長學校校長陳小梅女士,家委會主任宋志強先生以及給予學校工作鼎力支持的部分家委會代表,獲獎學生家長代表與華育師生共同見證這一盛會。頒獎典禮由黃立勛書記主持。
華育中學李英校長首先為頒獎典禮致辭。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行華育中學盧敏放先生、張光遠先生的五育獎學金頒獎典禮,這是華育創辦22年來,規模金額最大、獲獎人數最多的頒獎大會。在此,我代表學校,向今年獲得各項榮譽的同學們表示誠摯的祝賀!并向關心教育、關心下一代成長的盧敏放先生、張光遠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獎勵是學校中的一件大事,通過獎勵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育人宗旨和教育目標。對于學校來說,最重要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些通常透過學校的獎勵、表彰,讓學生領悟到榜樣的力量,并找到未來前進的方向。大家知道,華育是一所催人奮進的學校,鼓勵青少年早立志、早奮發、早成才,華育學子的志氣、毅力、向學之心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讓我感動的是,兩位成功的企業家看到了你們的潛力,愿意在你們身上播撒更高的期待,投入更多的資源。
今天你們的獲獎,雖然是學校的一種肯定,但也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提醒。提醒著你們作為華育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對你們而言,應該把這種獎勵看作是貼在心里的標簽,不斷激發自己的斗志,內生動力,健康成長,長大后為國成才。對你們而言,更應該把這種獎勵看作是企業家精神的傳承,要像兩位企業家那樣,胸懷大志,專心做事,服務社會,無私奉獻,報效祖國,用自己的影響力改變世界,把自己在學校收獲的關懷,回報給社會。
今天152位同學獲獎,代表了華育1500名學生,這是我們華育人的榮幸。我希望華育全體學生,借獎學金頒獎典禮的東風,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常懷感恩之心和奉獻之念,牢記華育人的使命,今后無論在哪里學習和工作,都要將個人的發展與民族和國家的福祉聯系在一起,懂自己、懂社會、懂中國、懂世界,早日成為我們國家的棟梁之材和有用人才。
最后,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里,兩位企業家能一如既往地關注華育,關心華育,與華育攜手并肩,為國家為民族培養更多的人才,再創華育新的輝煌。預祝今天盧敏放先生、張光遠先生五育獎學金頒獎典禮圓滿成功!
盧敏放、張光遠先生五育獎學金特設學業獎、特長獎、綜合獎,通過獎勵與表彰讓同學感受到榜樣的力量,早日立志,早日奮發。
唐軼副校長宣讀了學業潛能獎,綜合鼓勵獎,學業、特長、綜合三等獎學金,學業二等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盧敏放先生、李英校長共同為獲獎同學頒獎。????
杜小東副校長宣讀了特長、綜合二等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盧敏放先生、李英校長共同為獲獎同學頒獎。
黃立勛書記宣讀了學業、特長、綜合一等獎,綜合特等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盧敏放先生、李英校長共同為獲獎同學頒獎。
接著,特長一等獎、綜合特等獎獎學金獲得者21屆8班鄧恒煦代表獲獎同學發言。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21屆8班的鄧恒煦,能夠作為華育中學2020學年獲獎學生代表在這里發言,我感到無比驕傲和激動。
首先我要代表華育學子誠摯感謝兼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的成功企業家盧敏放先生和張光遠先生,特別感謝他們熱心教育事業的善行善舉。他們“兼濟天下”的情懷,他們的境界與格局,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我們努力學習,樹立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堅定信念。
我也想向四年中一直關心我成長的各位領導和各位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你們四年來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和精心培育,感謝你們賦予我們成長的智慧與力量。
四年前,我們滿懷憧憬進入華育中學。在這一千多個日子里,我們經歷一次次磨礪,完成一次次拼搏,終于在今天結出累累碩果。我能在數學競賽上取得佳績,離不開華育老師對我的栽培。還記得我初入華育,是老師迅速發現我的數學特長,進而循循善誘,傾囊相授,從對數學產生興趣到甘之如飴地刻苦鉆研,是華育的老師在我的心中播下數學的種子,并讓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我確實也在數學學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初三獲得2021年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高二組一等獎,北京大學數學夏令營一等獎。入圍清華大學丘成桐英才計劃最后123人面試環節。借此機會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初中學習生活的一些感悟。華育中學有豐富而個性化的課程設置,有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在這里,合理規劃時間、提高效率尤為重要。在學習過程中我建議大家勇于探索,大膽嘗試,養成追問質疑的思維習慣。當然也要以平和樂觀的心態發現生活的美好,珍惜身邊的友誼。
華育像我一樣的同學還有很多,學校給予了我們一個寬廣的平臺,讓我可以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互相鼓勵,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在這里,你永遠不是孤軍奮戰,老師是你堅實的后盾,同學是你前行路上風雨同舟的伙伴。
我們對華育無比留戀,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在華育,我們收獲了前行的力量。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潤物無聲的言傳身教讓我們明白:正氣做人,踏實為學,智慧處事,心中有愛。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艱難險阻,但是只要有一顆上進的心,每天前進一小步,積跬步致千里,我們終將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今天,有幸聆聽了敬愛的李校長講話,讓我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國家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我們需要像有責任感的成功企業家一樣,擁有“兼濟天下”的信念,敢于攀登,善于作為,努力成為時代新人,讓青春在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用自己的熱血回報社會,回報國家。
謝謝大家。
在大家的掌聲中,獎學金捐資人、蒙牛集團總裁兼執行董事盧敏放先生上臺講話。
又一次來到華育,步入校園,我特別高興,特別感謝李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同學,給我這個機會站在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和感悟。
我聽著老師們宣讀獲獎名單,心中充滿感慨。我是84年初中畢業的,我也曾經經歷過美好的初中時光,雖然我不是華育畢業生,但對華育一直很有好感。我在5年前通過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在華育設立了獎學金,還記得第一次在這個舞臺上跟大家分享的我的初心,看到華育越來越好,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學生來到這里能夠成才。
今天有兩個關鍵詞想跟大家共勉:感恩和理想。
首先是感恩。所有的人,包括我在內,都應該心懷感恩,感恩這個時代,感恩身邊人。今年我52歲了,回望過往,讓我留下最深記憶的就是我的中學時代,而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時光。我現在依然能夠清晰地記起我的老師和同學的臉龐,老師們給我的輔導和教育,同學們對我的幫助。
現在回想,初中階段是個很有意思的時期,你能夠記住許多很重要的人、很重要的事。我心中有無限的感恩之情,因為在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學校條件并不算好,但我的母校——延安中學,那里的老師們盡最大的努力給予我們最好的環境和條件。我已經與我的一位數學老師相約在“十一”假期會面,他是我的恩師之一。當時是他的循循善誘讓我保持了對數學的熱愛,最后高考接近滿分,是我最好的學科,我一直記得他的付出。我想這就是最質樸的感恩,感恩自己的學校,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這個社會,讓我們成就更好的自己,迎接更好的未來。當然,我們更要感恩這個時代,在全世界疫情這么嚴重的時候,中國依然充滿活力,我們還能夠相聚在一起,看到所有同學的笑臉。所以,但凡我們能有所成,就應該積極回報。
第二個詞是理想。初二時,同學父親曾問我長大后想干什么。我堅定地回答:我想攻讀生物化學遺傳工程。因為我從小就對生物相關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所以早在初二,就立志要考復旦大學生物化學系。1987年,我如愿了,當年該系在上海只招12個人。在那里我度過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因為我非常喜歡化學和生物。今天上臺領獎的同學們的成績一定比我更好,我相信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是緣于熱愛。因此,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熱愛,基于你的熱愛建立你的理想。理想能夠真正點亮你的人生。
我是做企業的,今年有幸能夠和市政府合作建立一所生物科技公司,我終于又回到了我熱愛的生物行業。我接近自己的理想,花了整整38年時間,理想可以陪伴你走很長很長的路,可以攜手很久很久。你們的人生剛剛開始,有廣闊的未來,蘊藏無限的可能性。保持對自己興趣的熱愛,設立一個偉大的理想,理想一定會實現。
最后,我想再次感謝李校長和學校給我這次機會,也借此機會正式宣布:我愿意繼續下一個5年的資助捐贈,并不因為華育中學是我的母校,而是我真的認可華育中學是一所很好的學校,有這么好的校長,這么好的老師。我對自己的母校也做了同樣的捐贈。同學們,未來屬于你們,你們中的一位一定會站到臺上,比我們更好更強。
最后學生代表向盧敏放先生獻花,感謝愛心企業家的無私幫助。
捐贈人張光遠先生因故不能親臨現場,但同學們充滿感恩的感言會送到張先生手中,表達對他愛心和奉獻的感謝。
獎學金獲獎學生們的勤勉刻苦、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應當成為所有華育學生的榜樣。希望榜樣的力量能鞭策勉勵大家共同進步,站在新的起點,再創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