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貼士
同學們,新學期正值春季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學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場所,開學后學生近距離頻繁接觸大大增加了傳染病的傳播風險。為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做好校園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是十分必要的。
手足口病
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多數患者一周左右自愈。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消化道傳播、呼吸道及密切接觸也會引起傳播。
主要癥狀
表現為急性起病,發熱,可伴有口痛、厭食,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少數孩子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
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后及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等給孩子洗手,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2. 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 手足口高發期,不宜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發生于冬春季,發病后1~7天均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源。
主要癥狀
表現為發熱、頭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不適等。
預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
2. 避免近距離接觸流感癥狀患者,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
3.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重癥的風險。
水痘
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冬春兩季高發,其傳染力強,發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
接觸傳播和空氣傳播。
主要癥狀
典型水痘潛伏期10~21天,通常2周左右,起病急,臨床表現可分為前驅期和出疹期兩期,不同時期癥狀表現存在差異。部分患者還可出現大皰型水痘、出血性水痘等不典型水痘表現。
預防措施
1. 感染水痘的學生,家長應主動告知學校,及時讓孩子停課休息病愈后才可返回學校。
2. 不要讓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 避免近距離接觸患者,不帶孩子到人群聚集地。
4. 鍛煉身體,堅持運動,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提高機體抵抗能力。
諾如病毒
是引起急性胃腸炎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冬春季節高發,傳染性強。
傳播途徑
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通過食用污染的食物,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接觸到感染者的嘔吐物及糞便等,接觸到被污染的物體表面等。
主要癥狀
感染潛伏期為12-72小時。最常見癥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為惡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
預防措施
1. 接勤洗手,尤其是飯前便后,減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保持空氣流通。
2. 注意飲食、飲水衛生,盡量吃熟食,吃水果要清洗、削皮,飲用開水或未開封的預包裝水、飲料。
3. 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癥狀,應盡早到醫院就診。勿送到學校,患者應隔離至癥狀消失后,72小時無不適癥狀方可申請回校。
流行性腮腺炎
由腮腺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腮腺及其他腺體的腫大,腫脹以耳垂為中心,以冬春季常見,一般病后可獲終身免疫。
傳播途徑
主要以飛沫形式通過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
主要癥狀
發熱、頭痛、咽痛、惡心、嘔吐等,數小時或1~2天開始出現腮腺腫大,多為一側腫脹后1~4天累及對側,腫脹多在3~5天達到高峰,7~10天逐漸消退。
預防措施
1. 對接觸過傳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要密切觀察。
2.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教室空氣流通。
3.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