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第一節思品課上,盧老師布置了一項名為“上海人文探寶”的活動,要求4-5名學生一組,對上海鮮為人知的本土文化進行一次探訪。如:戲曲、優秀建筑、民間工藝美術等。這個任務讓同學們非常興奮,大家熱烈地討論著各種探訪計劃,并各自分了小組。我們小組經過一番選題淘汰后,最后確定了主題是“民間人文”,探尋地點定在:市中心新落成的文化廣場和上海文化出版一條街——紹興路。
3月4日下午,我們首先來到了上海文化廣場。新落成的文化廣場掩映在綠化叢中,是現在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地下劇場,劇場的最深深度為36米,座位數2010個,觀眾容量和舞臺面積均為世界第一。擁有著高科技、多變幻、多功能的舞臺,有平移、推拉、旋轉等功能,是國內首創的能將噴水、制冰裝置,高科技手段融于一體的劇場。室外有起伏的大草坪,適宜大眾文化和市民游賞。解放前的舊上海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跑馬場”,這片看似靜謐的地塊,承載著上海灘80多載的歷史風云……
接著,我們去了紹興路,這是舊上海法租界內一條漂亮的小馬路,從東到西不過兩三百米,路旁梧桐樹遮天蔽日非常幽靜。我的小學就在這里,所以再熟悉不過了。紹興路,可謂上海市中心的文化“桃花源”。一路走來,出版社、書店、戲劇社令人眼花繚亂,點綴其間的咖啡館、面包房也為這條路增添了一絲洋氣。
走進紹興路上的紹興公園,園中綠樹蔥蘢,八只小花壇形成一條蜿蜒曲折的花道,花壇上錯落有致地種植著四季花卉,姹紫嫣紅花香滿園。一群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正在打太極拳,一招一式悠然自得。“聽,好像在唱滬劇,快去瞧瞧!”假山后,一位老人正在興致勃勃演唱著滬劇呢,一問,才知道這位黃爺爺竟有83歲高齡了,他唱得中氣十足,身子骨真硬朗呀!
“爺爺,您滬劇唱得真好聽,學了多久啦?”
“我從78歲開始學滬劇的,呵呵,有五年啦。”爺爺樂呵呵地回答。
“噢,您可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呀!”我們異口同聲。
黃爺爺聽我們這么一說,便教導我們說:“是呀,孩子們,你們現在年紀還小,更要好好學習,你們知道伐,我離休后還開始學習書法了呢。”說完,黃爺爺就跟工作人員要來了筆墨紙硯,給我們寫了幾個大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他進一步了解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民間人文”后,又興致高昂地給我們的活動題了“上海戲劇”四個大字。
這次活動的收獲真大,了解了上海的文化,也領悟了“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