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扶不起的阿斗——最大的贏家
講座老師:華育中學語文老師 田燕妮
講座時間:2012年3月27日下午1:20 - 2:00
講座地點:公共教室A101
【講座內容簡介】
一、課前準備
課前先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使大家進入情境。
二、導入
請用一個詞來概括你對阿斗的印象。
讀過三國演義的同學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贊歌,把三國亂世中橫空出世的形形色色的英雄們都寫神了,在英雄光環的掩映下,阿斗顯得相形見絀,十分卑微,跟英雄的形象不貼邊,這個人怎么會成為最大的贏家呢?讓我們從人物的生平講起。
三、阿斗扶不起的原因。
阿斗扶不起的原因是羅貫中的刻意塑造。劉備死后,17歲的阿斗就當上了蜀后主,我們知道,三國演義是一部比較尊重歷史發展軌跡的小說,羅貫中在書中也是一直持“擁劉反曹”的態度,但是蜀國最終滅國的歷史事實是無法改變的,這是所有讀者在讀三國演義時的共同的遺憾,也是羅貫中的遺憾,所以,羅貫中就讓阿斗來負擔起蜀漢滅亡的責任。
四、歷史上的阿斗
資料一:阿斗在位40年,是三國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資料二:劉禪即位以后,諸葛亮在《與杜徽書》中又說道:“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天下人思慕漢室,欲與君因天順民,輔此明主。”諸葛亮又一次稱贊劉禪“仁敏”,愛惜人才,禮賢下士,是個德才兼備,值得輔佐的明主。諸葛亮不是阿諛奉承的人,況且以他的地位,也完全犯不著說好話討小主子的歡心,所以他的話是可以相信的。這說明,阿斗的智商絕對沒有問題。
五、阿斗的生存哲學:順應形勢,休養生息。
歷代的學者們都對樂不思蜀表示質疑。周壽昌在《三國志集解》中評價這件事說:“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而”,認為要么就是傳聞不真實,要么就是阿斗故意裝憨賣傻以韜光養晦,保全自己。
圣人云順天者存。”“民為貴,社稷次之。免動干戈,即所以愛民”。從這個意義上來看,阿斗是最大的贏家。
【聽后感】
這次所參加的講座——扶不起的阿斗,最大的贏家從主題來說就非常有新意。眾所周知,劉禪在三國演義中是被刻畫成一個昏庸的人,但是事實上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此,開設講座的老師通過對于史實的列舉與分析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劉禪。比如在魏延準備^造**前眾位蜀國大臣都沒有識破其陰謀詭計,只有劉禪抓住其破綻并且結合諸葛亮的遺言看透了魏延的真實想法。此外我們還通過老師的講述了解到劉禪是一個想百姓所想的人等等,可謂是一個超過他父親劉備的統治者。在這次講座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一樣的劉禪,是一個在三國這樣的亂世之中成為最大贏家的劉禪。我想能夠讓我對于劉禪的看法能夠產生如此巨大改變的正是這樣充滿魅力的講座。(14屆 潘凝凝)
這周三,田艷妮老師讓我聽到了一段我不敢相信的歷史。自我幼兒園開始聽《三國演義》的故事,到我小學時讀《三國演義》,無時不被各路英雄豪杰之霸氣、勇猛、忠義、善戰、善辯、多謀所折服,而扶不起的阿斗——劉禪,我卻一直對他有些恨之入骨。劉禪的父親劉備為蜀漢之基業集各路英雄,如諸葛亮此等軍師、關羽、趙云此等猛將;征戰天下,取荊州此等險要之地,成為一方霸主。劉禪卻貪生怕死,好吃懶惰,說出“此間樂,不思蜀”此等背信棄義之話語,也使姜維絕望地說出“臣等正欲死戰,主公何故先降”。
我才明白,劉禪不是昏君,而乃明主。首先,劉禪在諸葛孔明北伐時,發十五道金令召其歸來是為保護他的相父也就是諸葛孔明的安全。同樣是北伐,《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姜維大勝鄧艾時劉禪將其召回,實為姜維大敗,鄧艾包圍他時劉禪為保蜀之猛將而將其召回。而“樂不思蜀”雖是真實之事,卻另有隱情。先主劉備逝前留給劉禪的是半壁江山和幾句話,其中便有“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意為教劉禪以德服人。劉禪在魏之大軍攻來時知道死戰只會加大傷亡,故降服于魏。劉禪心中雖還藏有光復漢室的烈火,但為了滿城百姓,為了蜀漢忠臣,選擇了隱忍,說出“此間樂,不思蜀”,其實,劉禪才是真正的明主……
劉禪是明主,會說出此話的人不多,但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只因《三國演義》比《三國志》、《蜀鑒》更受歡迎,使太多的人讀到一些錯誤的歷史信息。小說畢竟無法替代歷史,要正視歷史!(14屆 沈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