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我們為什么相信
講座老師:上海市位育中學 陳凱
講座時間:2012年5月23日下午1:00 - 2:00
講座地點:第一報告廳
【聽后感】
本周三,我去聽了陳凱老師的大講座。陳老師首先打出了一張演示文稿,上面只有一句話“今天講座的題目是?”這一下就調動起了在座同學們的興趣。隨后陳老師沒有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又打出一張演示文稿。這張演示文稿上同樣也只有一句話:“每次考試都能提高5分的方法。”整個會場都沸騰了,同學們都開始議論起來。接著,陳老師就舉了個例子,從而引出了講座的題目“‘迷信’是個好東西”。然后,陳老師便講解了“簡單推理”,并且舉出了具體的例子,時不時引起同學們的一陣笑。而在講解的過程中,陳老師有時還會提出幾個問題,也發給答對問題的同學一些科普雜志。盡管陳老師講的較好,并且有大量的例子和互動環節。但由于這次講座涉及較多專業知識,所以聽得還不是十分明白。不過這還是一次令人長知識的講座。(14屆 孫林淇)
很高興能有機會聽陳老師的邏輯推理報告。陳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叫邏輯推理,他那深入淺出的語言將深奧的道理說得清晰易懂,讓我對邏輯推理這個概念有了更深刻且完整的理解。接著,陳老師又列舉了很多有趣的邏輯推理的例子,尤其是展示了生活中的邏輯推理題,真是趣味橫生,同時也讓我對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原先,我眼中的生活是平凡單調的,經過陳老師的解說,我忽然發現生活平凡的背后其實有很多有趣的邏輯,只要你帶著裝有邏輯思考的大腦去打量生活,你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邏輯美!世界也會因此而變得趣味盎然!(14屆 汪灝)
這次講座共有三個部分來說明我們為什么相信:我們因為推理、感知和情緒相信。首先是推理,陳凱老師講了直言三段論:所有M都是P,所有Q都是M,所以,所有Q都是P。生活中很少有純粹的邏輯推理,通常都是假言推理。人其實不擅長純粹推理,也不必要經常作純粹推理。比如人不會推理為什么我們坐在椅子上。然后是感知。人的感覺范圍是有限的,頭腦對感官獲取信息的解釋不可靠。比如會有視覺誤差,為什么紅色和紫色在光譜上很遠卻看上去很相似。最后是情緒,人會因為情緒而相信。推理、感知和情緒互相有復雜的關系。(14屆 孫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