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我是初二四班的沈歆璐,很榮幸能夠在這里進行國旗下講話,今天,我要演講的主題是“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
我們每個人都隨身攜帶著一種看不見的法寶,它的一面寫著“積極心態”,另一面寫著“消極心態”。
積極心態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心志柔弱變為意志堅強。一個積極心態者常能心存光明遠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悅和創造性的態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在人的本性中,有一種傾向: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樣子,就真的會成為什么樣子。
擁有積極心態并非是完全排除了消極因素的存在,達到一種理想狀態,而只是學會了不讓自己沉溺其中。在看待事物時,應考慮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強調好的方面,這樣就會產生良好的愿望與結果。
拿破侖•希爾曾經講過一個令人醒悟的故事:賽爾瑪陪丈夫駐扎在一個沙漠中的陸軍基地里,丈夫經常外出演習,她一個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奇熱無比,又沒有人和她聊天,周圍都是不懂英語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難過地寫信對父母說:“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親給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兩行字,但這兩行字卻永遠留在她的心中,并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兩行字是什么呢?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從此,賽爾瑪決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觀看沙漠的日落,尋找到幾萬年前留下的海螺殼,她和當地人交朋友,互送禮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動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把原來認為最惡劣的環境,變成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并出版了一本書《快樂的城堡》,她從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終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
是什么讓她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呢?
沙漠的環境沒有改變,小鐵皮房地沒有變,氣溫也沒有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她的心態。
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這樣,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壞心態讓你退縮,并陷入悲觀的深淵,好的心態讓你樂觀,并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可見成功與否取決于一個人的心態的好壞。
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一個人剛開始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最后的成功,這比其他因素都重要。良好積極的心態是樂觀、熱情、大度、奉獻、進取、自信、必勝、有強烈的成就感,這就要求我們以滿腔的熱忱對待學習和生活,熱忱在英文中是用兩個希臘字組成的一個是“內”一個是“神”,事實上一個熱忱的人等于是有神在他的心里,熱忱是一種炎熱的物質,是其心里的火花,它不僅能激勵自己為實現目標采取行動,而且能對周圍的人產生巨大的影響和感染。
在學習中,我們也要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所謂的“學業成績”的高低優劣。因為所謂“成績”和“名利”不是成功的標準,用任何統一的外在尺度來衡量成功都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的個性、愛好、興趣、理想不同,家庭條件不同,天賦不同,起點不同,不可能“一刀切”。真正的標準應該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自己,而成功的定義也只有一個,就是超越自己。
你需要相信自己,這只是人生路上必將遇到的各種挫折中的一個,成績并不能說明你就不行,不能說明你的多年學習完全白費了,更不能說明你的人生夢想就此徹底破滅了。這是因為,考試是一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它代表一個舊的階段已經過去,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即將開始。所以我們不應該把一次考試的失誤看成終點,而應該把它看成起點,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他。要知道,這個起點有高有低,卻沒有貴賤之分,更沒有好壞之別。
一位偉人說:“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去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命運是把握在手中的,就看你怎樣創造。而心態是決定成功與失敗的關鍵,而成功與失敗往往是一念之間。然而,有積極心態不一定意味著成功,還要有真正付出的行動,抱著“一定要”的意念去擊垮困難之墻。
所以人生不能失去積極的心態,因為它是一葉輕舟,承載希望到達彼岸,它還是一盞路燈,照亮并且指引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