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師、家長晚上好,非常榮幸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交流,其實我們在座的家長大多是教育孩子方面的專家,不然孩子也不可能這么優秀,能進入華育中學就讀。所以想到要在各位面前班門弄斧,不免有些誠惶誠恐。但我想作為初中生家長,我與大家碰到的問題一樣,困惑一樣,針對這樣的困惑我有一些思考與嘗試。能有機會將這些嘗試說出來與大家交流交流,我感到非常高興。
孩子進入初中后我作為家長感覺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
先和大家聊聊第一個問題。孩子進入初中后,不光身體長高了,脾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逆反心理非常突出,最明顯地是你說東,他向西,活潑外向型的孩子直接和家長頂撞,內向一點的孩子采取不睬你、或用眼睛瞪你的方式來表達他的叛逆。
我自己一直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對青春期叛逆早有所聞,我以前的學生中就有與父母鬧到從不講話地步的事例,因此輪到自己孩子,我預先有一些思考,現在基本上按照我設想的在進行嘗試。如何才能與這一階段的孩子更好地溝通呢?我在以下幾個部分進行了的調整:
孩子進入青春期,感覺自己長大了,雖然在很多方面還不成熟,但他們在感覺上都認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了,他們需要被認可被尊重的感覺,因此我們在與之相溝通時應該盡量拿出與成年人交往的平等、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他們,讓他們能找到這種長大的感覺,從而樂于和你交往。
為了“多尊重、少干涉”,我在對孩子的管理上讓出了很大的空間讓她自己做主,只留極少部分我參與調控。學習方面主要有兩點(1)對哪門課不感興趣。我希望她各門課能均衡發展,所以即使對哪門副科不感興趣了我也要想辦法調控。(2)某門課學得太差我也會及時調控。興趣方面主要是控制電腦和電視。除了這兩塊就是原則問題部分都要調控,其它大部分我們家長基本不干涉。
1、生活方面。
基本上由她自己做主,例如穿什么、梳什么發型、吃什么都隨她。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你要她按你想的去穿,去梳頭很難。有一次節日外出,讓她穿一件鮮艷一點的褲子,不穿,就要穿校褲,不歡而散。有一段時間要剪短發,其實我最喜歡看馬尾辮,但我強忍著沒發表意見,還給她買了好多配短發的發夾,看到她開開心心的樣子就是我的幸福。畢竟是人家自己的頭發嘛,愛怎樣怎樣,近期又梳回我愛看的馬尾了,我偷著樂。另一方面我認為生活上的瑣事基本不會造成什么嚴重后果,何必去管它,記得我們讀中學時穿喇叭褲被媽媽大罵,弄得母女關系惡化,其實不罵也不會造成什么后果。每代人的審美觀不同,父母不應該以自己的觀點去強求孩子。
但對于在校期間穿校服的要求不一樣,這是原則問題,學校的規則之一,你屬于這個集體就應該遵守它。剛才是以穿衣梳頭為例。其它生活方面,例如吃什么、吃多少、幾點洗澡、洗多長時間等我一概很少干涉。
2、興趣方面。
從幼兒園起我就明確規定。除了電腦和電視以外其它都大力支持,極力地為她創造條件,但從不要求她能達到什么程度,這不是學校學習,不需要強求;她今天想學了,我們歡迎,明天不想學了,我們也不強求,過不了多久就又要學了,我們再歡迎。應該在興趣愛好中讓孩子學會找樂,而不是逼她受苦,因為興趣將是伴隨她人生道路的快樂之源。
她喜歡擺弄樂器,最開始想學鋼琴,一直堅持到去年考完十級,其他樂器她也想學,我們并沒有每種樂器都讓她拜師學藝,很多都隨她興趣,自己摸索,先后學會了葫蘆絲、笛子、口琴、陶笛。現在想暑假學古箏,我們也照樣大力支持。其他愛好,畫畫、閱讀、唱歌、打乒乓,我們都是盡量為她創造條件去發展。
剛才提到興趣中電視和電腦是控制的,我想大多家里都是這樣吧。一是對眼睛傷害太大,二是容易迷戀。我們從幼兒園開始規定每周周末看兩小時電視,電腦不讓上。小學期間,電腦在得到媽媽允許時才能上,電視每周三小時左右,初中之后周末兩天晚上可看電視,電腦沒明確規定。但她上得很少。上去也是看電視,游戲聊天玩得不多,因為在幼兒園,小學嚴控電腦期間,她已開拓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唱歌、打乒乓、玩樂器、看書等,所以她很忙,沒空上網。
不過有時候我們家長也可以借助電視對孩子進行教育。我記得幼兒園時期我女兒的四大名著都是先從電視劇再看到小說的。我們將每周兩小時的電視時間用計劃好的碟片占領,成為我們家庭教育的領地,當然也看《網球王子》等動畫片,她在越前龍馬等動畫人物身上學到了刻苦努力,不輕言放棄的拼搏精神,現在她面臨挑戰時還經常用越前龍馬來激勵自己。另外,電視中的體育節目(如奧運會)、某些新聞直播(如發射神舟飛船、日月食、地震海嘯等)都能夠給孩子豐富的體驗,對于塑造他們陽光堅韌的性格、激發愛國情愫等都有好處。
3、學習方面。
剛才說了,基本就是調控他不感興趣的學科和幫助解決學習困難。其它的日常學習由她自己管理,每天學多長時間,學什么都不會干涉。
4、與同學交往方面。
基本不干涉,鼓勵與班上所有同學友好相處,與志趣相投的同學做好朋友。希望在學校不僅學習知識,也要收獲友誼和學會與各種類型的同學、老師相處。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要特別講究策略。我的策略是多表揚、少批評。有的家長可能會問,難道有缺點也不指出來?不是不指,是有策略的指。有一個小故事曾經對我啟發很大,故事中的媽媽是畫家,她的女兒在媽媽忙著畫畫時也時常拿出紙和筆學著畫。當然剛開始畫的時候總是橫不橫、豎不豎、方不方、圓不圓。但每次畫完小女孩就會興沖沖地拿去給媽媽看。媽媽看看畫中的房子是歪的,樹是斜的,就是太陽還比較圓,媽媽表揚小女孩,太陽畫的真好;小姑娘樂滋滋的跑開了,媽媽發現下一次女兒拿來的畫中太陽畫得更好了,除了很圓,色彩也更豐富,還有鼻子眼睛和表情了;另外房子也稍微正了一點。媽媽這次除了表揚太陽畫得好以外,也表揚了房子畫得有進步,就這樣媽媽每次找出畫中相對比較好的地方來表揚孩子,孩子的畫進步很快。后面多次在各種大賽中得獎,大家說肯定是繼承了媽媽的畫畫天賦,只有媽媽知道其中的秘訣在于表揚。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示很大,我后面和女兒的溝通基本上以贊揚為主,好的地方大加贊揚,有一點點進步的地方也從不漏掉表揚她,時間長了她也明白,沒有提到的地方就是還需要努力的地方。她會自覺地去彌補弱點,爭取下次也得到媽媽的肯定。這樣的方法和批評一樣能指出優點和缺點,但對于聽的人來說會更加易于接受。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回來沒話和父母講,其實做父母的應該反思一下,你讓孩子和你說什么好呢?說流行音樂,你認為沒有你們那個時代的好聽;說校園青春文學,你沒看過,而且不主張孩子多看,因為里面總是有早戀情節;說班級同學間的事,會引起你神經過敏,說小孩子思想怎么那么復雜,從而禁止她和班上誰誰玩;說電腦游戲,更是你反對的。這樣一來,孩子想說的話只能打電話發短信和同學講,在QQ上和別人聊。所以我認為,你要和孩子溝通,至少應該和她有一些共同語言。
首先要試著了解她的興趣愛好,了解的基礎上才能引導,例如我女兒喜歡流行音樂,我在她那受到很多熏陶。從周杰倫到林俊杰到許嵩到李玉剛,我女兒喜歡什么我跟著聽什么,而且也喜歡唱,我覺得挺好聽的。有的歌詞寫得非常具有中國古典文化韻味,大家可以去聽聽:周杰倫的《蘭亭序》、許嵩的《清明雨上》《廬州月》、李玉剛的《浣紗曲》《出塞曲》等等。我和女兒在中國風的流行音樂上非常情投意合,有一段時間將這種興趣遷移到古詩詞上,我們一起背誦了很多詩詞,記得她興趣最濃時自己寫古體詩,從五言、七言絕句到古體長詩,樂此不彼。想不出的詞語也讓我幫她想,其實我的專業和這個完全不相干,我是學理科的,但我很愿意和她一起陶醉在這個愛好中,感覺非常好。 去年穿越劇流行的時候我也跟著看看,這樣聽她興致勃勃講述劇情時也可以參加討論,我們還討論各國文化背景下穿越劇的模式形成原因,中式穿越劇從現代向古代穿,重心在古代;美式穿越劇從現代向未來穿,重心在未來;韓式穿越劇從不遠的古代向現代穿,重心在現代,為什么?不過穿越劇、宮廷劇畢竟就那些套路,經不起迷戀,她看到《甄嬛傳》就沒耐心再看下去了。有的家長反對孩子看這個聽那個,其實他們早通過各種渠道偷偷摸摸的看和聽了。你管不住也無法引導,還和孩子形成了管與被管的敵對關系,得不償失。
另外她和爸爸也有一些共同愛好,喜歡一起打乒乓、看網球、看奧運。體育上的愛好可以使孩子的性格陽光和堅強,所以我們總是大力支持的。家長和孩子有了共同的興趣愛好后你就會發現有說不完的話,關系也會親密很多。
雖然孩子覺得和我們相處比較輕松愉快,但她也明確有一些原則問題是不能輕易觸犯的,我們列出的原則問題很少,但絕對不容討價還價。例如,誠實是我們要求的原則問題。從小就是這樣要求的,因為我們覺得誠實是個人品德中最重要的一項、不誠實的孩子只能占一時便宜,不會終身受益,別人不會與她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她會很難贏得真情,也不會獲得成功,還會引發后期教育中的諸多問題,例如學習上投機取巧、弄虛作假、甚至作弊。所以我們會經常在孩子面前重申這一原則。常常是通過其它事例來表明我的立場,例如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后告訴她,今天我班上一個學生在交好測驗卷后居然趁老師不注意到講臺上修改了一個選擇題的答案。雖然只是一個選擇題,但我在班上大發雷霆,測驗成績零分處理,沒有商量的余地,因為我在入學的第一次班會上反復強調絕不允許作弊,現在他觸犯了紅線就應該自己付全責。這些事情在講給女兒聽的時候我想她就了解媽媽對待原則問題的態度了。
不過我感覺有些家長的原則問題太多,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連成年人都很難做到,何況孩子,或者家長只要求孩子不能這么做自己卻為所欲為,不以身作則,這樣的原則還是取消的好。
接下來再把我如何引導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大家交流交流,記得剛進華育時填了一個表,其中有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是什么,我當時填的是希望她能夠全面發展,所以學習不是我們唯一的培養目標,而且能進入華育的孩子學習上應該都非常優秀,我女兒能不能跟上我確實沒底。希望她的學習能在中等以上就很好了,現在來看她不能說名列前茅,但比我的預期的好了很多。讓我感到滿意的是她在學習上基本靠自己,我們家長最多起到引導作用,具體到每天的作業、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如何準備大考等我們基本不插手。 我對孩子引導主要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我認為孩子要明確學習是學生的天職,是自己的事,自己應該負起責來。我們經常給她灌輸父母的任務是好好上班,撫養孩子,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她如果發生上學忘帶書,忘這忘那,我們是不會送到學校的。所以她小學時為了害怕忘帶紅領巾或手絹而被老師批評,總是會多準備一份一直放在書包里。
第二,我認為要培養孩子吃苦的精神,我們一直和她說做什么事要做得好都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不吃苦辦不成大事,吃苦后才會有收獲。所以她學什么從來都肯鉆研,不怕累,小時候第一次學吹泡泡糖,在去北京的火車上,站在搖搖晃晃的鏡子前,反復練習,不學會不罷休,一點也不怕累。第二天我一醒就看到她又在鏡子前面練習了。我大大地表揚了她,對她說不管學什么要刻苦鉆研才會成功。
第三、我認為要勇于嘗試,培養學習上的自信心。我女兒本身不是活潑外向的性格,嘗試新東西不是她的本性,不過當她對有些東西躍躍欲試時,我總是抓住機會鼓動她去嘗試,例如前兩周別人送給她一個陶笛,沒有人會吹,我就鼓勵她自己探索,前兩天她非常高興地告訴我,她將曾經聽過的一個樂曲先憑記憶寫下譜子后又用陶笛吹出來了。看她的高興勁,我知道她在學習能力上又積累了一份自信。
前面提到,對她的學習我們一般只管她對不想學或有學習困難這兩種情況。記得預初第一學期她在數學上困難很大,每次測驗成績也不好,我們就幫她一起分析,首先讓她放松心情,不要以小學的定位來要求自己,能進入華育的學生都很優秀,所以即使現在排名最后也很正常,關鍵是以現在為起點如何進步。第二我們幫她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由于她沒在外面上輔導班,預習工作也沒有好好重視,所有的知識對她來說都是全新的,課堂上剛聽了就要進行測驗,缺乏消化和熟練的時間。我建議她提前把預習工作做扎實,我們先咨詢了一下數學老師什么樣的輔導書適合華育的教學程度,然后我建議她每一章節上課前好好預習,完成輔導書中這一章節的A卷,找出難點在哪,如果A卷全對就試著做B卷,將做不出的難點作為學校聽課時的重點。學校課上完了馬上將B卷完成,作為鞏固練習。剛開始這樣做時她覺得太辛苦,但漸漸發現只要偷懶沒按這個方法去預習,那一部分的知識就又跟不上了,所以她為了能取得好成績,慢慢就養成了將重點放在預習上的學習習慣,成績漸漸穩定在較好的程度,自學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英語學習上我們給她的建議先抓牢兩本東西:自己的筆記本和一本語法書。不斷整理和復習筆記,并且背熟一本程度適合的語法書。在這個基礎上每天要有一定的英文閱讀量。她就是不能堅持每天的英文閱讀,所以成績一直維持在中等水平,直到這學期自己想把英語成績進一步提高了,我們還是給她這個建議,她試著做了一段時間,覺得有效果。
語文我們基本不插手,我想憑她對語文的這份熱愛,應該不會有很大問題,課外閱讀對于她是必不可少的,她感覺如果幾天沒看課外書就象沒吸氧一樣難受,她閱讀的種類很雜,我們對于她想買的書一向是從不限制、絕對滿足。初一以來她還迷上了寫,故事、小說、續集等,當然是按自己的興趣寫,也絕不會給我們家長看的。我想這樣挺好,一方面能鍛煉文字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排遣青春期的逆反情緒。
由于考試成績直接決定升學,家長一般都特別關心孩子考試和測驗的成績,每周測驗分數出來時有的家長等不到孩子放學就打電話問分數了。所以好多孩子到了知道分數那天特別緊張,如果孩子是象我女兒這樣敏感內向型性格就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對提高學習成績只會適得其反。考慮到這點,女兒每次測驗多少分我們一般沒人過問,她有時會主動告訴我們,我也很少發表議論,除非她考砸了非常難過,我會勸勸她,沒什么,一次考差并不說明什么。其它時候我們家長盡量會將對分數的關注降到最低。這并不意味者我不關注她的學習狀況,我們一般至少兩周內會討論一下每門功課情況怎樣?有哪些困難嗎?一起發現問題、幫她出謀劃策,并關注問題解決的進展。對于學習過程比學習結果更關注,我相信有好的學習過程就有好的學習結果,這樣的好處是既引導了孩子的學習又沒有影響她的考試心態。真正地將學習落實到每一天,而不是隨著考試波浪式起伏。
對于女兒的學習我們不管每天的具體內容、也不問每周測驗的分數,但我們一直在遠遠的關注和引導著,做著激發興趣、疏通思想、排憂解難的工作。她學習上取得的成績主要還得益于華育中學各科老師的引導,我們只是配合這個主旋律做了一些工作。有的家長給孩子安排的課外輔導班太多,已經影響到學校的學習,這樣對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適得其反。
拉拉扯扯講了這么多,有些做法可能也只適合一部分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奏效。不過無論是和青春期孩子溝通還是引導孩子的學習,家長應該學會適當的“放”,放開對孩子繁瑣的要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放下不必要的擔憂;就像手中的沙子,攥得越緊,跑掉的越多,當你平攤開雙手,沙子會好好的待在那兒,快樂的待在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