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 數(shù)學在古代兩個巨大工程中的應用
[主講教師] 王江
[針對年級] 初二
[開設時間] 第10周周二15:05-16:15
[開設地點] 初二4班教室
[講座簡介]
詳細介紹了兩位古代數(shù)學家分別完成的兩項奇跡工程——2500多年前的歐帕里斯諾隧道和2200多年前的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周長。歐帕里斯諾所挖的隧道是從一座山的兩端同時掘進,挖出一條筆直的隧道,歐帕里斯諾在設計和施工中,解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保證兩個工程隊精確無誤地在山體中間會合,不然,整個工程將事倍功半。埃拉托色尼測量地球的周長沒有大動干戈,只是找了兩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在夏至日,通過一個容易操作的測量和他的推算,得出了一個精度相當高的地球周長。他們兩人完成當時的這兩個奇跡,分別運用了幾何中相似三角形的簡單原理和圓的弧長和圓心角的基本知識。

[聽后感]
這次講座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那么早的時候人們就懂得運用數(shù)學來解決問題了,而其中有些運用是我都想不到的。不得不說,那個年代的人們不像現(xiàn)代的人,過于依賴高科技產(chǎn)品。這次講座詳細介紹了兩個工程,以及數(shù)學在這兩個工程中的運用,而其中對于直角三角心、角度的運用可以和我們現(xiàn)在的媲美。古代人們的智慧是我之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所以說這次講座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讓我對古代的學術成就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這是一次很不錯的講座。(16屆 湯樂遠)
王老師的講座帶給了我意料之外的驚喜。當我初拿到求知卡時,講座簡介就讓我眼前一亮,我無法想像古代人民如何做到這種奇跡。抱著滿滿的求知欲,我坐在教室里等待王老師。講座開始了,王老師用生動風趣的言語,講解著兩千多年前古代人民的智慧才干,仿佛把我?guī)Щ亓四莻€年代,落后的科技下迸發(fā)出機智的火花,最簡單的原理創(chuàng)造出先進的思維。我被那時的人的智慧所折服,同時也被王老師生動而充滿激情的講座所深深吸引。講座結(jié)束了,我仍回味無窮……(16屆 薛家緒)
周二聽了王老師講的講座《數(shù)學在古代兩個巨大工程中的應用》,被古人的聰明才智所折服,深有感受。第一個事例講了2500年前,古希臘人修了一條隧道,從山兩頭同時開挖,并實現(xiàn)在山體內(nèi)準確對接,用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直角三角形、相似等幾何知識;第二個事例,講了2200年前,古希臘數(shù)學家埃拉托斯芬測量了地球周長,用到了圓周角等幾何知識。兩個事例所用到的數(shù)學知識,正是我們初中生所學的幾何知識。這節(jié)課開拓了我的眼界,知道了2000多年前,古人已經(jīng)掌握了初等幾何的知識,并且可以很好應用在一些工程上,聽說我們現(xiàn)在學的幾何,就是2000多年前的一個古希臘人發(fā)明的,真了不起啊,太佩服他們了。我們要好好學習,并且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將來爭取干一些更大的工程,當然能有一些新的發(fā)明就更好了。(16屆 李治平)
第十周周二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數(shù)學在古代兩個巨大工程中的應用”,十分有趣。老師從愛琴海上美好的傳說切入正題,詳細的介紹了愛琴海一條穿山隧道的建設,使我們都不由的因數(shù)千年前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而驚嘆不已,感受到了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蘊藏著的巨大實際意義。通過這次講座,我拓展了自己的見聞,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還領略到了數(shù)學世界的無窮魅力。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多參加類似講座。(16屆 宋笑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