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 科舉的故事
[主講教師] 朱海
[針對年級] 初二
[開設時間] 第10周周二15:05-16:15
[開設地點] 初二1班教室
[講座簡介]
一、中國科舉制度的體制。
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二、中國科舉制度的發展史。
1、先秦的世襲制度
2、漢朝的察舉制度
3、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
4、隋唐以來的科舉考試制度
三、中國科舉制度的意義。
1、獨立創造。
2、歷時長久。
3、影響深廣。
4、不了解科舉制度,就不能說真正了解中國的歷史和中華文化。

[聽后感]
周二,我參加了《科舉的故事》的講座,講座中,老師主要介紹了中國的的五大發明——科舉制度、科舉考試時發生的一些趣事、科舉考試有關的一些人文建筑(貢院)、科舉制度對當今社會的影響等內容。其中,科舉考試的環境、科舉考試的流程以及科舉中的“至公”都是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在科舉歷史上發生的孫曰恭和蘇軾的意外事件也是幾個蠻有趣的案例。總的來說,這次講座還是讓我增長了見識,開拓了視野,了解了更多我們國家的歷史故事。(16屆 陳心怡)
參加了《科舉的故事》的講座了解了從隋朝開始,隋煬帝發明的科舉考試。這項發明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包括鄉試、會試和殿試,是我們現在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體制的前身,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考試的地方-江南貢院,對于去過南京江南貢院的我來說頗有感觸。之后老師又講述了在一些發生在科舉中的趣事。這個講座甚是令人增長見識。(16屆 吳曉語)
11月4日我有幸聆聽了“科舉的故事”講座。該講座圍繞著我國科舉制度的緣起、發展和衰亡的過程,講述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有些逸聞軼事是我頭一次聽說的,很有意思也很有啟發。這個講座使我認識到任何制度的產生最初或多或少都能推動社會的進步,但是如果不隨著時代潮流改革,那么最終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而退出歷史舞臺。我希望類似啟發我們認識歷史和社會發展的講座能多舉辦一些,除了邀請我們聽講座,還可以讓我們圍著這講座的內容展開現場討論,這樣會有更多的思索,受益也會更多。(16屆 吳益哲)
第十周我參加了朱老師開設的講座《科舉的故事》。在講座中,我了解到科舉是現代考試的前身,也是一種公平的象征。老師向我們詳細講述了:科舉的由來,科舉的制度框架,科舉中的防作弊手段,科舉的考試環境,科舉中發生的許多趣事等等,讓我們全面地認識了科舉。老師的講解讓我了解到許多寒門士子便是靠科舉改變了命運。"朝為田間郎,暮等天子堂"的故事,當然我也了解到了為科舉耗盡一生,終無所獲。我認為:科學雖然改變了一部分人的命運,但由于考試的局限,限制了人的思想行為,有利有弊。這次講座讓我學到了許多。(16屆 陸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