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老師:華育中學語文教師 田艷妮
講座時間:2012年10月17日下午1:00-2:00
講座地點:公共教室B203
[講座簡介]
一、課前準備
課前先放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使大家進入情境。
二、導入
請用一個詞來概括你對阿斗的印象。【板書】簡單說說原因。樂不思蜀的典故。
三、探究阿斗扶不起的原因。
其一:劉備根本無心去扶。
其二:羅貫中的刻意塑造。
四、歷史上的阿斗
資料一:阿斗在位40年,是三國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
資料二:劉禪即位以后,諸葛亮在《與杜徽書》中又說道:“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天下人思慕漢室,欲與君因天順民,輔此明主。”
資料三:諸葛亮死后魏延^造**,卻惡人先告狀,上表奏楊儀^造**,想以此來混淆視聽,借機行事。大臣們看了表奏之后都信以為真,“群臣大駭”,拿著表去啟奏后主。表上寫道:“征西大將軍、南鄭侯臣魏延,誠惶誠恐,頓首上言:楊儀自總兵權,率眾^造**,劫丞相靈柩,欲引敵人入境。臣先燒絕棧道,以兵守御,謹此奏聞。”
資料四:諸葛亮死后,安漢將軍李遨自作聰明,以為諸葛亮“功高震主”,后主雖然嘴上不說心里一定是妒忌諸葛亮的。于是就給后主拍馬屁,旁征博引歷史上的呂祿、霍禹之流,因功高震主,最后反叛的事件,含沙射影地詆毀諸葛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還說諸葛亮的死使得“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劉禪立即下令處死。無怪乎裴松之在評述這件事時說:“后主之賢,于是乎不可及”。
五、阿斗的生存哲學:順應形勢,休養生息。
[聽后感]
本周我參加了講座《扶不起的阿斗——最大的贏家》,感受十分深刻。參加本次講座前,我一直認為阿斗是一個平庸、愚昧、不會有任何一個賞識他的人。然而,老師卻指出,阿斗的無才,是因為劉備的疏于關心,以及諸葛亮的硬捧。我也覺得這非常有道理,回首三國演義,確實是這樣的。在出師表上,諸葛亮明確的提到阿斗是一個明主。三國志里面,也有寫到啊都是為了迎合民眾之意才投降的,絕對明智。綜上所述,本次講座對我非常有幫助,感謝老師給予我本次教導!(15屆 毛衣月)
本周,我參加了《扶不起的阿斗---最大的贏家》講座,聽后受益匪淺。一個人是明治、有賢德的人,亦或是昏庸、無能、愚昧的人,并非是由他人口頭講述,文字記載所能改變的,是由他自身的行為所決定。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可因為他人的言語攻擊而改變自己對任意一件事情的立場和看法(當然,如果意識到自己的立場和看法錯誤的,也不要因為自己的面子而頑固不化),亦不可人云亦云。(15屆 孫榮家)
小時候看過一點三國演義,劉禪阿斗在我心中是一個庸人而講座題目上卻寫如此扶不起的他是最終的贏家,出于好奇我去聽了這個講座。老師用舉例說明的方式先讓我們大致了解了羅貫中筆下的阿斗,又借鑒史料告訴我們歷史上的阿斗聰穎過人、尊敬諸葛亮的明君。老師在遇到古文時細心地幫我們翻譯,并倡導我們多讀原著,想想各中人物是否真如書中所寫那樣。通過這次的講座使我對四大名著的原著產生了閱讀的想法,并對歷史產生了興趣,學會了如何去探究解答問題。(15屆陳小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人們對于《三國演義》最大的理解。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細致生動地展現了魏蜀吳之間錯綜復雜的軍事與政治斗爭。但是,作者羅貫中始終沒有寫出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這也是古往今來,不少軍事家,政治家以及文人墨客最大的疑惑與爭論。而在第七周周三的講座課上,田艷妮老師為我們講述了這千古之謎••••••經過這節講座課,讓我受益匪淺,無論是田老師的生動講述;還是其中錯綜復雜的軍事與政治的斗爭;或是那段神秘而令人好奇的歷史都令我十分難忘。(15屆 關敬賢)
本周三,我參加了由田艷妮老師所開設的講座——《扶不起的阿斗——最大的贏家》,感觸頗深。令我改變了我對《三國演義》中劉禪(劉阿斗)的看法。原本在每個人心中,劉禪是一個軟弱,無能的國君。但聽完講座之后我認為他是一個治國有方的好君臣。眾所周知的樂不思蜀這個故事,又讓大家對劉禪這個無能的形象進一步的根深地固了。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的用意是想保全性命,可以活著回去安頓好他的老百姓。這些都可以看出劉禪是一個為老百姓著相的好君臣。于是蜀國投降于魏國時老百姓們都歡迎司馬昭。這次講座不僅內容十分充實,而且老師的用于也非常生動。令我非常滿意。(15屆 肖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