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我文明,我懂禮。
中華名族歷來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這曾令無數炎黃子孫為之驕傲、自豪。古代,有無數如同“程門立雪”,“孔融讓梨”的故事被千古傳誦,過去的事情我們都耳熟能詳,那曾經的禮儀之邦現在成了什么樣呢?請先容許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北京有一家外資企業招工,對學歷、外語、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質人才都來應聘。這一些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后一關:總經理面試。 這些年輕人想,這很簡單,只不過是走走過場罷了,準十拿九穩了。
一見面,總經理卻說:“抱歉,我有點急事,要出去10分鐘,你們能不能等我?”年輕人說:“沒問題,您去吧。”老板走了,年輕人一個個躊躇滿志,閑不著,圍著老板的大寫字臺看,只見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資料一摞。年輕人你看這一摞,我看這一 摞,看完了還交換:哎喲,這個好看。10分鐘后,總經理回來了,說:“面試已經結束。”“沒有啊?我們還在等您啊。”老板說:“我不在的這一段時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面試。很遺憾,你們沒有一個人被錄取。因為,本公司從來不錄取那些亂翻別人東西的人。” 哎呀,這些年輕人一聽啊,捶胸頓足。他們為什么這么感慨萬千呢?他們說:“我們長這么大,就從來沒聽說過不能亂翻別人的東西。”
這無疑是悲哀的,文明代表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整體素質。失去了文明,便失去了整個國家的靈魂;失去了文明,便失去了我們學生本該擁有的素質。
行為習慣、言談舉止、精神面貌這些禮儀細節折射出了一個學校的文化氛圍和個人素養。可在我們學校中,卻出現了許多與高素質的華育中學極不相襯的行為:在班級中,走廊里快速奔跑;見到老師毫不理睬,又或是在地上用拉桿箱留下難看的印記;向他人提出請求不用禮貌用語,上課時隨意與老師頂撞,絲毫不顧及自己華育人的身份。
那我們應該如何學做一個文明的華育中學學生呢?
首先,我們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多為別人考慮一些,多理解一些,多關心一些,在做出任何一個舉動前想想能不能做,該不該做;
其次,提高自己的言語修養。試著在你的每一句話前加上幾個小字眼,如“請”、“謝謝”、“沒關系”、“不客氣”,也許你會發現,別人會更加尊重你,更加愿意幫助你;
最后,我們還要學會提高行為修養。古人曾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這是對古人舉止的要求,我們雖不用如此嚴格的要求自己,但我們可以在其他方面付諸行動:可以在與他人交談時注視對方,讓他人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亦或是用微笑面對每一個人,讓自己也擁有包容天下的胸懷;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華育是一個大家庭,而我們每個人需要付諸行動去搭建一個文明、和諧的華育中學!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人不是因為美麗而文明,而是因為文明而美麗!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