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教師]華育中學美術教師 馬超然
[講座時間]2012年11月21日下午1:00-2:00
[講座地點]第二報告廳
[講座簡介]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青花瓷的發展與制作過程,了解中國瓷器裝飾形式的演變過程,學習欣賞青花裝飾法中的形式美。
過程與方法:通過發展過程的講述,理解青花的演變、發展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工匠與統治階級在瓷器這一領域做出的貢獻,并創造性的使用了這個本不屬于中國的青花裝飾方法,將其推廣成為最為經典的瓷種。
二、教學重點:
了解青花瓷如何從西亞的裝飾方法變為最經典的中國瓷種。
三、教學難點:
欣賞青花瓷中的筆墨美、形式美。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展示圖片,提出問題,引出今天的主題:青花。
(2)授課:
1、解釋為何中國的傳統色里沒有藍色,但青花這種藍彩裝飾方法會被廣泛運用,并成為經典。
2、展示青花瓷的基本制作方法。
3、了解青花是如何演變的,從唐朝到清朝。
4、展示元青花的優秀作品,做深入的解說。
[聽后感]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我哼著周杰倫的“青花瓷”走向多功能廳參加馬超然老師演講的《瓷中辯色——青花之色》講座。老師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我國五彩繽紛的陶瓷奧妙以及做瓷器的步驟。我還知道了青花瓷在清代時期是鼎盛時期,見識到了青花瓷上的圖案花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播放的一段視頻,它講述了如何雕刻瓷器和給瓷器上彩。原來,在做陶瓷的時候必須仔細有耐心,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前功盡棄。我聯想到生活和學習中,也是如此。這次講座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啊!(15屆 強雯玥)
很喜歡學校舉辦的這次講座,同時我也注意到很多同學對這次講座有著濃厚的興趣。此類講座可以提高我們的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對于學習以外的世界多一些了解。本次講座之前,馬老師想必做了充分的準備,從網上精心挑選了許多不同時期、不同國度的青花瓷圖片,以及有關日本如何制作瓷器的視頻。從中我了解到了青花在我國的發展史,也見識了人們高超、嫻熟的青花制作技術。最后,老師還告訴我們1月份有一個元青花的展覽,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借此去看一下。總而言之,對于這次講座我挺滿意的,也祝華育的講座越辦越好。(15屆 莊淑琴)
這周我聽了馬超然老師《瓷中辯色——青花之色》的講座,獲益匪淺。通過這次講座,我領略到了青花瓷的獨特魅力,也知道了它的來源。馬老師給我們看了青花瓷的制作過程,從拉胚到繪制,罩釉,再到最后一步的燒制。這讓我知道了一件精美的工藝品一定是需要精細的雕琢,才能成為一件舉世珍品。而且,這些圖案,形狀各異的青花瓷,更能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的文化、風土人情,還有當時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件及那個朝代的經濟狀況。這次的講座讓我了解了許多知識,也拓寬了我的視野,希望以后也能多開一些關于歷史,文物的講座。(15屆 陸則瑜)
上周三,我參加了馬老師的講座——《瓷中辨色——青花之色》,通過這次講座我對青花瓷有了一個新的認識。馬老師的準備很充分,PPT以圖片為主,自己在旁邊加以解釋說明,還給我們看了日本制作青花瓷過程的一個視頻。同時也向我們介紹了青花瓷的原產國,以及在中國后不同時代青花瓷的鼎盛與衰落。總而言之,這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15屆 張亦君)
上周我去聽了馬老師的講座,主要講的是中國瓷器的發展史以及制作工藝和樣式。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青花瓷,它那光滑的表面和華麗的樣式讓我深深地陶醉了,然而如此美麗的瓷器也不是能輕易制作的,只要手的力度稍大一些,就可能造成陶器變形,燒制時的溫度稍高一點就可能造成陶器碎裂。講座中放了許多青花瓷在世界各地展覽的圖片,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世界上頗有名氣感到自豪。(15屆 彭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