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 中國燈謎——中國傳統文化之一
[講座教師] 王琤
[針對年級] 初二
[開設時間] 第18周周二15:05-16:15
[開設地點] 公共教室A106
[講座簡介]
在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有一種藝術,集百科知識、傳統文化、古典文學、時代熱點、邏輯思維、益智游戲、民俗年味等等元素于一身,她,就是燈謎!燈謎,妙趣橫生而又短小精悍,激發想象力、培養幽默感、勾引好奇心,深藏東方智慧的神秘力量……

[聽后感]
眾所周知,中國燈謎是中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次講座,讓我體會到了中國燈謎的趣味以及漢字的巧妙結構。講座上,老師教會了我們很多方法來得出謎底,如拆字法、離合法、增補法等十幾種方法,讓我們看到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老師們猜了字、食品、城市、河流等名詞。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事“元旦休息三天”打一個字,這燈謎頗有難處。老師給我們解開了謎底,其實“三天”是指“三日”,“元旦休息三天”就是指“元旦”兩字中去掉三個“日”,不就成“兒”了嗎,真是有趣!(16屆 邵子霖)
周二,我參加了王老師的有關燈謎的一個講座。這個講座十分有趣,也受到了同學們喜歡。講座一開始,王老師先是給我們講述了燈謎的歷史及幾種燈謎的出題形式。接著,我們便開始了互動環節,老師每打出一個謎面,我們便開始猜它的謎底,十分有趣。到了講座的結束,老師還給我們猜他自己出的謎面,令我們很是激動。(16屆 潘子瑄)
三國時代,猜謎盛行。在宋代出現了燈謎。人們將謎條系于五彩花燈上,供人猜。燈謎就是這些寫在彩燈上面的謎語。猜燈謎這一活動在明清時代特別地流行。燈謎來源于民間的謎語,但它們又有著根本的區別。燈謎屬于文義謎,而民間謎語除了少量字謎外,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來隱射的,屬于事物謎。民間謎語大多通俗易懂,適合少年兒童猜。而燈謎則是一種比較高雅的“文人游戲”。因為,它對于制作者和玩耍者都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制作上就要求:謎面中已經有的字不能在謎底中出現;謎底和謎面不能“倒吊”;謎底與謎面之間不是本義直解,必須有別解;謎底不能以諧音扣合謎面等等。而猜法上更是多種多樣。有拆字法、離合法、增補法、減損法、半面法、通假法等等很多種方法。我覺得猜燈謎是一種文明高雅的文字游戲,既有知識性,又有趣味性,還能鍛煉大腦的發散性思維,值得推廣。(16屆 王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