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老師]上??臻g電源研究所黨委書記,天宮一號副總設計師 周旭東老師
[講座時間]第二周周三下午1:00-2:00
[講座地點]第一報告廳
[內 容]
從無人飛船到有人飛船,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天地往返到太空行走再到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天實現了一個又一個跨越。
[聽后感]
這次《中國載人航天》的演講者是“天宮一號”的設計者——周旭東老師,他為我們詳細講解了中國從“兩彈一星”到如今“天宮一號對接試驗”的全過程及航空航天的歷史。我認為中國航天的進步簡直不可思議:僅用二十幾年時間就從沒有掌握任何航天技術到現在能夠進行十分復雜的對接,發展速度可謂疾如閃電,快如炸雷!而宇航員楊利偉更是為中國載人航天開創了先機,為中國航天技術樹立了一個里程碑。周老師激動地告訴我們,中國的下一個目標是:把探測器送上火星。聽完講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次講座不僅加深了我對中國航天技術的了解,更令我為祖國感到驕傲?。?6屆4班 單思聰)
自古以來,人們都盼望著像雄鷹一般遨游于天際,探索未知的宇宙。他們便編造了許多神話與故事,如嫦娥奔月,莫高窟的飛天壁畫?,F在,航天事業有了突破,可航天員的選拔依舊如此困苦,他們忍受著各種煎熬的測試,等待著他們的,卻是外太空的寂寞。每個航天員的每一次出發,都意味著承擔不起的風險,可他們卻毫不畏懼,大義凌然。他們沉著冷靜,把出征當做再普通不過的事。他們的品質值得我學習和贊揚!在周老師的演講中,我們認識到了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和未來。(16屆4班 陸洲)
這次的«中國載人航天»講座,是一個極其生動的講座。這次的講座實際上還將課題拓展到了"世界航天",補充的內容十分生動。講課老師用簡單的語言來講述整個的載人航天歷史,在簡單易懂的語句中,我們也感受到了中國載人航天歷史的艱辛,中國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品質以及他們的嚴謹態度。作為新一代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這樣嚴謹的態度,不輕言放棄,這樣才能取得成功。(16屆4班 范宜正)
上周三,我聽了一場有關航空航天的講座。我了解到航空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系指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動。航天活動的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與天體,為人類服務。航天事業源自于兩彈一星,具體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是20世紀下半世紀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另外,我國已將6名航天員送入太空,并實現了航天員艙外活動,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后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通過這次講座我對航天事業了解了很多,懂了很多。(16屆4班 陸地)
上周三,我去聽了航空航天講座,講了中外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的“神舟”系列航天飛船。我國是第三個能載人上太空的國家。去年的“神舟九號”也十分精彩。作為中國人,我為我們國家十分驕傲。我希望我國能夠快速發展,更加強大。作為一個中國人,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祖國的棟梁,長大以后報效祖國。(16屆4班 薛家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