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周日下午,預初6班的20位“小蜜蜂”志愿者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又一次來到了上海當代藝術(shù)館。不過這次的任務(wù)與上一次的有所不同,上一次是去參觀和面試的,而這一次,是來“工作”的!
志愿者們跟著老師走進了展館,這次的心情與上一次的截然不同,上次是激動,而這次更多的是自豪和緊張。6樓的辦公區(qū)域一片寂靜,想到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辦公室”了,小志愿者們心里有說不出的期待。走進碩大的會議室,放眼望去一片白色,總感覺緊張得快透不過氣來。
“小蜜蜂”是由13~18歲的中學生組成,因佩戴“小蜜蜂擴音器”而得名。在同學們幫別人講解時,他們自己也得到了對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不僅接受了藝術(shù)的熏陶,傳播了藝術(shù)的知識,也在這里得到了成長。培訓的老師告訴同學們說,在對現(xiàn)代藝術(shù)的理解方面,沒有對與錯之分,所以關(guān)鍵要做到“笑臉外交”。老師還反復叮囑大家要“站有站相”,雖然不至于站軍姿,但是也不能太隨意。
拿到作品簡介后,同學們又對所有作品有了一個新的了解。就拿同學們最感興趣的《靜墨》來說吧——
“在近千米的展廳挖出深0.5米的池塘,灌入墨汁,一派死寂和深深的沉默。一條黑色瀑布落下,撞擊池面的聲音如空谷回響,泛起波瀾,似乎在掙扎著打破杯粘稠的墨汁和濃濃的墨味凝固的時空。挖掘出的水泥碎塊和鋼筋沿墻邊自然堆砌,似工業(yè)廢墟,又像遠山綿綿。鋼筋恣意伸展,文人筆墨般勾畫在四壁空茫的白色里。與展覽中其他作品的具象和敘事性不同,《靜墨》傳遞著抽象純粹的視覺力量。黑色的墨池與瀑布,延伸藝術(shù)家近年在藍天中燃放的《黑彩虹》,《黑色儀式》等“白天黑色焰火”系列,具有哲學般的精神性……”
通過這次培訓,18屆6班的同學們了解到了志愿者那燦爛笑臉背后揮灑的無限汗水,了解到了他們的辛苦付出,更懂得了做志愿者的自豪!這些同學們就是形象美好的志愿者,助人為樂的志愿者,無私奉獻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