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教師] 華東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副院長 修光利教授
[講座時間] 第4周周三下午1:00-2:00
[講座地點] 第一報告廳
[講座簡介]
圍繞今年年初的全國“霾”污染事件,主要介紹:細顆粒物(PM2.5)是霾污的元兇的原因;細顆粒物對健康、氣候和生態的影響;細顆粒物與能源消耗的關系;我們的生活方式與細顆粒物污染。設置提問和討論環節。
[聽后感]
這個冬天我們在上海沒有見過幾次藍藍的天空,空氣污染讓人們無處可逃,每天早晨起來,大多看到的都是灰蒙蒙的天空以及飛揚的塵土。聽過這次講座之后,我們了解到了什么是PM2.5,認識到空氣污染是一個危害嚴重,關系到所有人的健康的問題。改善空氣質量需要政府相關部門長期治理,并需要每人共同努力改進。從我們學生角度來說,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提高空氣質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電,夏天將空調溫度稍微調高些,冬天稍微調低點。在可能的情況下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步行等等。我們是明天社會的主人,保護和改善周圍的環境,就是對我們自己負責。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讓我們的天空變得更藍吧?。?6屆1班 楊繼超)
在本周三,我來到了第一報告廳聽了一場修光利教授的《同呼吸共命運----突圍十面“霾”伏》講座,聽后不禁感慨萬千。這是一次內容豐富和令人深思的講座,修教授用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PPT向我們講述了現在中國“霾”對環境影響的嚴重性,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并深受教育。講座聽完后,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種恐懼和不安襲上心頭。因為我突然發現我們以前常用的瓦藍、蔚藍、湛藍等等美麗的形容詞已不能用來形容天空了,而應該用灰蒙蒙、霧蒙蒙等形容詞來代替了。難道我們真的要與藍天永別了嗎?但愿我們還有時間。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還地球一個瓦藍瓦藍的天空,突圍十面“霾”伏吧?。?6屆1班 李元楷)
這一個講座十分有趣,它講述了我國的環境污染狀況,也讓同學們更加了解PM2.5的信息。這一個講座讓同學們意識到現在世界污染的嚴重性。它還講了歷史上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故事,接著講了PM2.5的資料,還給我們看了一段十分有趣的視屏,讓同學們捧腹大笑,整個教室頓時歡聲雷動,。講座的過程有許多互動的環節和豐富的獎品,這個的誘惑力就非常巨大了,非常多的同學都參與其中,令講座的氛圍很好。總而言之,“同呼吸、共命運 突圍十面霾伏”是一個有趣的前所未有的好講座。(16屆1班 修博文)
中國的空氣污染日趨嚴重,然而真正意識到事態嚴重的人少之又少。可惡的PM2.5在大街上橫行霸道。其實在“霾”怨的人還不止我們,在倫敦,在魯爾區,曾經也有這樣的強霾,但是經過政府和當地人民的努力,環境最終改善。不禁要問:為什么中國不行呢?這次講座使我們真正地認識到了霾的危害,在上海,無論是誰,每天都吸了9支煙。吸煙有害健康,人人皆知,但是空氣質量卻強迫我們吸煙,實在太諷刺了。通過這次講座,我收獲了很多,進一步了解了PM2.5。(16屆1班 朱景行)
大家一定都知道PM2.5是什么吧!PM2.5就是大氣中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顆粒物,又稱為細顆粒物,對人體也有害。 記得上周四我們并沒有出操,聽說那一天的空氣污染指數竟達到了170。這真是一個另人匪夷所思的數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難聞的味道,讓人透不過氣來。這次講座的主講人修教授為我們介紹了PM2.5與霾的概念,講述了歷史上幾次嚴重的霾污染,揭秘了24小時待在嚴重污染的空氣中相當于抽幾支煙……
然而真正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街道上的汽車不斷地排放出尾氣,每用一度電就會排放出許多顆粒物。當我們在被十面“霾”伏的情況下我們又應該做些什么呢?為了保護我們美好的家園,讓我們共同減少污染并沉著冷靜地面對吧! (16屆1班 鄭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