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我們的安全意識,提高大家緊急救護的能力,我班王子懿同學的家長組織全班同學參與了一次普及急救知識的講座。
一走進本次講座的地點——上海市兒童醫院大禮堂,一眼就能看到臥在桌子上的假人道具,這使大家都來了興致。有人上去碰碰摸摸,更多的則研究起手里的知識手冊。
這堂課由理論和實踐組成。老師先講解了有關各方面急救的知識。雖然在座的大家,對急救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但實際上誤區也不少。有人認為身邊突然有人呼吸和心跳驟停,應該等待醫護人員來施救,而最佳急救時間實際上是發病后4~6分鐘,等救護車來,肯定晚了,所以只要有能力,“第一反應人”施救成功幾率最大;有同學在漆黑的環境里習慣于手心向外摸索,但在了解了有觸電的危險后,明白了要手背向外摸索;甚至有同學想當然認為當腹部出現傷口,腸道外溢時應立即“塞”回去,而事實上應到送至醫院進行專業消毒之后再放回體內。零零總總,一個多小時的理論課大家都收獲不少。
而接下來的才是重頭戲,我們將親身體驗如何實施心肺復蘇。這看似簡單的急救方式,竟要通過九個甚至以上的步驟才能圓滿完成。老師先是請了幾個身強體壯的男生嘗試,他們都做得不錯。出于好奇,之后我也嘗試了一番。雖然面前是一個假人,我還是忍不住的十分緊張,之前教的九個步驟全忘得一干二凈了。但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查看意識、呼救等步驟,接著開始心肺復蘇。我找準了位置,可腦子卻對每分鐘100次的頻率毫無概念,導致一會兒過快,一會兒又過慢。我按著老師喊的節奏,心里默念01、02、03……逐漸掌握了要領,順利完成了三十次按壓。做人工吹氣時我便放開了干,疏通呼吸道,使出全身力氣向假人嘴里哈了一口氣,一次成功完成呼吸的恢復。
簡單的一輪模擬心肺復蘇,說實話真把我累壞了。我從中切實感受到了醫務人員的艱辛,但我更希望今后能夠為身邊的傷病員盡一份力,不要留下想救卻不會救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