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教師] 華育中學數學老師 葉剛
[講座時間] 第5周周三第6節
[講座地點] 公共教室B308
[講座簡介]
主要介紹斐波那契數列提出的背景,斐波那契數列數學上的有趣特征,斐波那契數列在人類創造的世界以及在自然界中不斷出現的身影暗示著這個數列的不平凡性,也揭示了造物主在創造世界過程中所遵循的理性而優美的法則。
一、關于斐波那契數列的元素
二、斐波那契數列的幾何表示:斐波那契矩形、斐波那契螺旋線
三、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數列


[聽后感]
上周三,我聽了葉剛老師的講座,感受頗深。葉老師講課生動有趣,特別是標題便吸引了我——數學之美,當時也有許多同學為了探究數學,一同來到教室,來聽講座。斐波那契數列是一個神奇的數列,這個數列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都等于前兩項之和。這個數列包含了許多數學知識,比如隨著數字變大,這數列之比會越來越接近黃金分割數;包括等角螺線、黃金矩形、蜂巢等等都包含了斐波那契數列……我在講座中,學到了很多知識。我很期待下一次葉老師的數學講座。(15屆6班 黃熠文)
第五周周三,我聽了這次有關斐波那契數列的講座。我很喜歡這個講座,主要有以下原因:1、這是一次很長知識的講座,為我解答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問題。比如:我知道了斐波那契數列又被稱為兔子數列的原因;了解了推算這個數列的Binet公式。2、這是一次十分有趣的講座,在其中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獲得很多樂趣。例如:在這次講座中,我既了解到了自然界中許多與斐波那契數列的巧合,又知道了斐波那契數列與黃金比例的關系。3、這是一次引人入勝的講座,讓人不自覺地認真聽下去。首先,這次講座的題目就能讓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加上有趣的內容和老師投入的演講,就更加精彩了;而且,老師準備得很充分,每句話都為下一句話做鋪墊,稱得上引人入勝??傊?,這次講座十分精彩,希望以后能聽到更多這樣的講座。(15屆6班 劉玙璠)
我覺得我聽的這個講座很不錯,首先它的題目就吸引了我,內也很充實,而且還有很多引申,比如一幅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就有這個數列的應用。這可真是令人疑惑啊!這個黃金比例是達芬奇有意而為之的嗎?最后,老師講課也很生動,與同學們的互動交流很多,整個講座的氣氛也挺活躍的,同學們聽得也很認真,都對這神奇的數列產生了不少的想法!時間過得可真快呵,仿佛沒有多久就聽見下課鈴響了。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公共教室,我的思緒卻久久不能收回,真棒的講座?。?5屆6班 趙越)
聽到學校廣播有關舉辦菲波那契數列的講座,我頓時產生了好奇。于是周三下午第一節課,便約了幾位好朋友一同去聽講座。首先,葉老師就介紹了斐波那契數列的起源——兔子問題。原來意大利數學家列奧納多•斐波納契早在十二世紀初就提出了“兔子問題”:假定一對兔子每個月可以生一對兔子,而這新的一對兔子在出生后第二個月就開始生下另外一對兔子,這樣一對兔子一年內能繁殖多少對兔子?答案是一組非常特殊的數字:1,2,3,5,8,13,21,34,55,89,144,233。不難發現,從第三個數起,每個數都是前兩數之和。人們為了紀念這個發現,在這個數列前面增加了一個“1”,并稱之為“斐波納契數列”。講座讓我們感受到了斐波那契數列的奇妙,更感受到了數學之美。講座也讓我們懂得了高深、抽象的數學原理就來自于我們豐富而現實的生活,數學就存在于我們的身邊。只有我們更好地掌握了數學知識,我們才能更理性、更智慧地去生活。(15屆6班 王炤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