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教師] 華育中學體育老師 王超
[講座時間] 第7周周三第6節
[講座地點] 公共教室A205
[講座簡介]
田徑是體育運動中最古老的項目,有運動之母的美稱。本文從田徑最基礎的內容展開,從理論到實踐,讓學生較好地掌握田徑競賽規則和裁判法。
一、田徑的起源和發展
二、田徑項目分類
田賽項目、徑賽項目、全能項目
三、徑賽裁判法
1、分組;2、計時;3、起跑;4、接力賽跑
四.田賽裁判法
跳遠比賽、投擲比賽、鏈球比賽


[聽后感]
4月6日我參加了《田徑徑賽規程》這一講座。老師首先講述了田徑的起源與發展。其中,也提到了一些與必要知道的知識,如:田徑運動是田賽,徑賽和全能運動的全稱。之后,老師又簡述了田徑項目的分類。最后,老師便詳細講述了比賽中的規則,包括怎樣才算犯規,怎樣才算試跳失敗等。我認為,這是一次十分生動有趣的講座,也豐富了我們在體育比賽方面的知識,老師也十分認真地進行著講座的講述,環節安排也很得當。作為我們這一年齡段的中學生,確實會對與這些比賽感興趣,因此,這個講座也是滿足了我們心中的要求。(16屆2班 運彧)
本周三,我參加了由王老師開設的田徑徑賽規程講座。在介紹了田賽和徑賽之間的區別后,王老師教我們如何正確發出起跑的口令及如何用秒表來計時,并讓我們嘗試了用秒表來計時。一開始,我連如何將計時器清零,怎么即使都不知道,不過,在王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快能熟練地掌握計時器的正確使用了。王老師還介紹了跳遠和壘球比賽時的規則,讓我們了解了比賽的公平和公正。這次的田徑徑賽規程講座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希望下次還能參加像這樣有趣的講座!(16屆2班 陶海姣)
我聽了王超老師的講座《田徑比賽規程》。王老師主要講了徑賽分為各種跑步,如短跑、中長跑、長跑和接力賽。以速度快慢而排名,田賽為分跳躍和投擲項目,則以高度、長度來決定名次。我們還親自實踐了如何使用秒表計時,計時的規則和各種場地示意圖。還介紹了徑賽的發令方式:400米以下用“各就位,預備”,而400米以上則用“各就位”或者是“預備”。這是我以前從沒注意到的事情。本次講座讓我明白很多體育方面的基礎知識,獲益匪淺,讓我對體育比賽有了更多的了解。(16屆2班 楊笑通)
周三,我參加了王超老師開設的關于田徑的講座,從中我知道了什么是田賽、徑賽及全能比賽。田賽是由時間測量成績的,競賽則是用距離。老師又發給了我們秒表,讓我們當了一回小裁判,體會裁判是怎樣計算成績的。我們還了解了400米、800米賽跑的起跑線、起跑姿式;跳高的一系列規則等等。這次講座是非常有趣且長知識的。(16屆2班 丁晨航)
星期三,是每周的講座日。這周的講座有一個是關于田徑競賽規程的,作為體育干事的我義不容辭地參加了這次的講座。我對于這個講座非常感興趣,這個講座也不負眾望,講了許多連我這個體育超棒的人都不了解的知識,讓我大開眼界。
首先田徑比賽分三個部分,分別是田賽,徑賽和全能比賽。田賽有鐵餅,鉛球,標槍等;而徑賽有中長距離跑,跨欄跑,接力跑,短距離跑等。我就挑幾個項目做一下介紹吧。
跳高,跳高要求運動員單足起跳,要跳過橫桿且不能將其碰下支撐桿。撐竿跳也一樣。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跳高橫桿每輪至少升高2厘米,撐竿跳則是5厘米,直到剩下最后一個人。跳高運動員和撐竿跳運動員可以自己選擇何時起跳或過桿。他們如果三次試跳同一高度失敗就會被淘汰。他們成功越過的最高高度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
跳遠和三級跳,跳遠和三級跳都是由兩部分組成即一段長距離的助跑和盡可能遠得向著陸區域的跳躍。在三級跳中運動員從起跳線起要三步入坑,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這意味著他們必須首先踏下最終將起跳的腳,而后大跨步換腳,最后躍入坑內。在兩項運動中,只有運動員最好的那次成績被記錄下來。三輪過后,前8名進入最中三輪的角逐。接著他們按前三輪排名的相反順序出場比賽。
徑賽,運動員在所有短跑比賽、110米跨欄和4乘100米接力賽中自始至終都必須留在自己的跑道里。800米和4乘400米接力賽起跑是在自己的跑道里,直到運動員通過標志可以串道的分離線才能離開自己的跑道。在小組第一輪比賽中,運動員被排在哪一個跑道上是由計算機自由排列出來的。其后的各輪比賽,跑道的選擇依據運動員在上一輪的比賽成績而定。這個規則的目標是讓更優秀的運動員可以排在靠中間的跑道上,好的跑道是第3、4、5、6號跑道,它們應由排名前4位的運動員分別占據。第1、2、7、8、道則由后4名占據。
那么今天我就先介紹到這里,說實話,這確實是一次極富知識和趣味性的講座,你覺得呢?(16屆2班 周子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