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教師] 華育中學歷史老師 曹玉婷
[講座時間] 第12周周三下午1:00-2:00
[講座地點] 第一報告廳
[講座簡介] 古埃及文明是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通過對古埃及文字的解讀以及大量出土文物的研究,古埃及的歷史已經被揭開了冰山一角,而這兩項也是歷史研究的主要史料。
一、“通向古埃及文明的鑰匙”——羅塞塔石碑
這塊石碑是1799年拿破侖的軍隊在遠征埃及時他的士兵在羅塞塔鎮附近挖掘出來的。石碑上刻有三種文字。法國學者商博良等人正是通過研究部該石碑上的銘文才成功釋讀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二、古埃及宗教與神話
古代埃及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國家,,在那時的埃及,獅子、鷹、牛、朱鹮、鱷魚、眼鏡蛇、太陽、尼羅河等都被神化而加以崇拜。在古代埃及,王權與神權結盟特點非常突出,王權利用神權,神權也利用王權。
三、神廟建筑
卡納克(Karnak)神廟是底比斯最古老的廟宇,也是經過很長時間陸續建造起來,其中中間的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積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約有30公頃。這座神廟也是獻給太陽神阿蒙 (Amun Temple in Karnak) 的神廟。這里可能是僅次于吉薩金字塔群,各國訪問游客第二多的埃及旅游勝地。
四、權力的體現(納爾邁調色板、權杖和連枷)
法老納爾麥的調色板是標志著形成了美術的新形式的最早文物,是用來表彰南埃及征服北埃及的勝利以及尼羅河河谷聯合成為統一的國家。這件文物以新的特點而引人入勝。
權杖和連枷是法老權力象征之一,也是識別古代埃及國王的標志之一,它們一個是農業工具,另一個是牧人的工具。


[聽后感]
這個星期三下午一點至二點,我去聽了曹老師的講座《文物中的古埃及文化》。正是因為這一次講座,我才知道原來古埃及文化是那么的源遠流長。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古埃及除了法老和艷后,還有這么多稀奇古怪的神祗,我一直喜歡的阿努比斯原來就是出自此地。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古埃及遺址除了金字塔,還有古埃及法老們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利而建造的神殿。同時,我也是第一次聽說,古埃及的莎草紙可能比我國古代蔡倫發明的紙出現的更早。這是我第一次從各種各樣的文物中了解古埃及文化。這個講座將我帶進了那個新奇、奇妙的世界。(15屆2班)
本周三,我有幸參加了我校曹玉婷老師開設的《文物中的古埃及文明》精彩講座。曹老師向我們講解了目前已經發掘的一些古埃及文物以及其對我們了解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性。例如通過現存于大英博物館的通過寫有同樣含義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俗體文以及現代人看得懂的希臘文的羅塞塔石碑來了解古埃及文字的含義,以及一些宏偉的古埃及神廟,方尖碑等。同時,也向我們講解了一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古埃及文明中的神靈故事以及發掘時的一些故事等。通過這次講座,我更進一步體會到了古埃及燦爛文明的魅力,也對歷史學科學習起到了一定的幫助。(15259 章力凡)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自古以來都給人們帶來了神秘與遐想。帶著好奇心,我參加了《文物中的古埃及文明》的講座,希望通過講座為我解開心中的謎。講座一開始,曹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幾張陵寢內壁的圖片。內壁上布滿了許多似人非人的畫像,他們的頭頂上無不例外地頂著獸首,其動作、神態千姿百態,讓人難以理解。曹老師向我們道來:古埃及人信仰神,神多以動物作為象征,其形象多為人身動物頭,不同的動物代表不用的含義。 比如老鷹,它在古埃及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地位。老鷹在天上展翅高飛,比所有的人都接近太陽,所以老鷹被視為太陽神雷的化身。拉美西斯,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他是古埃及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強大的國王,一位戰無不勝的將軍。在曹老師有聲有色地演說下,我仿佛看了一部史書,走進了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領袖的生活中。一次講座,滿足了我的好奇,但似乎又激起了我無限的想象……(15202 徐亦沁)
這次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我喜歡歷史,尤其對幾千年前的原始文明感興趣。這次講座正是這個類型。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羅河兩岸,延續了數千年。但由于之后埃及這片廣袤大地飽受歐洲人的蹂躪,如今,對于埃及文明的研究已極其困難,也為古埃及文明帶上了神秘的面紗。這次講座,歷史曹老師帶我們走進古埃及,了解古埃及人民崇拜的神靈,古埃及人民特有的技術——制作木乃伊,古埃及那些神秘的傳說,古埃及文明的發現過程以及古埃及法老的墓穴和神殿,讓我深深地被古埃及璀璨的文明所折服。(15251 葉道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