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素養
初二7班 倪眉佳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美的素養。羅素曾經說過: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所謂美的素養,就是如何從生活的點滴中尋找到美,繼而追求美,從而提升自身對美麗的人以及事物理解的能力。對于我個人而言,多年來學習書法和國畫的親身經歷,使得我對這兩種傳統文化中蘊育的美產生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愿芹獻于此,和大家共賞。
當我在4、5歲的年紀,第一次接觸書法國畫時,那蒼勁的線條,絢爛的色彩瞬間便吸引了我。而當自己沉浸其中,那種博大精深的意境和沉著的美,又直抒胸臆,讓我有種說不出的暢快,而筆隨心至的在宣紙上揮毫潑墨、渲染出富有韻味的字跡和花鳥魚蟲也成了我最喜愛的事,如此,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愛十年。
我由臨摹漢碑隸書《禮器碑》入門,繼而臨摹了楷書顏真卿《勤禮碑》,后來則是行書米芾《蜀素帖》。隸書的渾厚古樸、楷書的端莊大氣、行書的舒展流動,雖略有不同,但又內在相通,真的是美不勝收。書法講究懸腕提筆,線條流暢一氣呵成,只有非常熟悉手中筆的特性才能做到隨心所欲地揮毫著墨,因此練字的過程,也是磨練心性的過程,好的書法家,都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遇事波瀾不驚的性格,因此,我在這個過程中受益良多,人在美中行,性在美中礪,美哉!
國畫方面,我專攻花卉景物。國畫水墨畫強調寫意,不深究外形,作畫時需將自己的心沉浸其中,感受物體所獨有的神韻,而不是一味模仿,枯濕濃淡點線面,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而花卉景物中色彩的大膽運用及意境的描繪,是我最心儀的部分。將美麗的事物保存在紙間,用色彩渲染美的燦爛,我常常沉浸其中,樂不思蜀。
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我領悟到了傳統美學的精氣神,譬如,書畫講究布局留白,用以協調畫面,這也正體現了中國文化中“虧滿則盈,盈滿則虧”的思想,細想之,人生也該如此吧。那一幅幅作品在我眼中已不僅僅由于技藝高超筆觸細膩而珍貴,而更多的是從中透出的美的心境、美的底蘊。因為美麗的作品源自于創造者的心靈,只有美麗的靈魂,才能運用出如此美妙的筆觸。
當然,美的花朵,也需要勤奮來澆灌。書畫沒有捷徑可走,如陸游書巢勤學;徐特立的畢生堅持,王羲之的練字成墨池,都詮釋了勤奮是助我揚帆的東風,盡管在書畫這條道路上走得并不長,然而十度寒暑,我也逐漸熟悉了毛筆的柔中帶剛,聞慣了徽墨中的淡淡清香,心態方面也經歷了從開始的好奇,到戰勝惰性時遭受的痛苦、煎熬,最后煉成了現在的揮灑自如并享受其中,誰能說,勤學不輟又不是一種形式的美呢?
美,在拈花一笑間在心靈上產生,美,在覺悟的剎那間在心靈上產生,一念成美,一念成丑,全看剎那間的心靈是否美麗,是否有著內涵,是否有著藝術的修養,而這種修養,更多的是在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中獲得。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美的存在,美的素養也都藏在我們心靈的深處,不要讓自己的生活中缺乏了美,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真正擁有一雙可以隨時發現美的眼睛,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