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恐懼,跌倒再爬起
——記在華育中學的第一次秋游
17屆4班 林俊昊
習習的秋風,暖暖的陽光,加上快樂的心情,我們全體華育中學的學生踏上了秋游的旅程。
這次我們要去的地方叫“青青世界”。那里或許是一片小草青青的草原;或許是養著牛羊的綠色牧場;或許是長著大樹,開著花朵的植物園……當然,一切只是我的猜測。
終于到了!經過半個小時的車程后,我們步入了青青世界的大門。迎接我們的不是熱情的導游,不是詳細的介紹圖,不是舒適的游覽車,而是一條長廊。長廊由白色的柱子構成,雖然不是很新,卻給人一種大方、樸實的感覺。柱子的周圍和頂部環繞著一圈又一圈的綠藤,植物清新的芳香飄滿了我的鼻中,悅目的色彩映滿了我的眼簾。我見過山上那重重疊疊的綠葉,那似乎太濃了;我見過夏日水池中蕩漾的碧綠小波,那又似乎太淡了。可愛的綠啊,你的美多么恰當而又自然。綠藤上方還懸著一個個小小的我叫不出名兒的瓜,在我的眼中充滿了生機,好像一掉到地上,就能變成一個小娃娃。走過長廊,我算是真切地體會到“青青世界”了。
之后,我們又先后體會了樓宇逃生的驚險、模擬地震的恐懼、火災逃生的刺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也最值得我一提的便是火災逃生了。我們進了逃生屋后,看了一段宣傳視頻,大致掌握了火災逃生的要領,便展開了激動人心的模擬逃生訓練。步入了逃生通道,我們順著墻壁慢慢往前移動,因為有充足的光線,所以我們“逃生”得相當順利。可是到了后來,可沒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了。首先是光線的失去。由于沒有了照明,我們相當于處在失明狀態中,眼前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接著便是通道的障礙。這個通道有許多格擋的隔板,一不小心就會撞上去,不得不小心翼翼。耳邊此起彼伏的響著同學們的尖叫,使我原本便焦躁不安的心更加劇烈地起伏著。“大家快看,那兒有安全出口!”一個同學喊道。現在一片漆黑,他指的方向到底在哪兒呢?我只得四下張望。果不其然,一點微弱的綠光在閃動,那不就是逃生標記嗎?我欣喜若狂,趕快朝那方向行進。之后,我們凡是遇到黑暗的地方便尋找安全出口的標志,找不到的,就用雙手摸索著前進。就這樣,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成功逃生了!
吃過午飯,我們參加了一項瘋狂的運動,那就是———旋轉椅。一個巨大的圓盤,下面拴著一根根繩子,繩子上有一個個座椅,這個便是旋轉椅的整體構造了。當大家全部坐穩后,旋轉椅便轉了起來,人們也隨著圓盤忽高忽低。先前看別的同學玩的時候,還覺得挺簡單挺好玩的。但真正到我嘗試的時候卻……我興致勃勃地坐上了椅子,掛上了安全鏈。一段音樂響起,轉椅開始轉了。慢慢的,慢慢的,“嘿,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嘛!”我不由小聲地感嘆一句。不知不覺中,它快起來了,周圍的景物雖然還比較清楚,但已經沒有剛才那樣清晰了。轉椅“呼” 地升高了,又“嘩”地下去了,“啊——”我尖叫了起來,下降時,感覺整個人就在往下掉,這就是失重的感覺嗎?!好可怕啊!雖然說盡量不要往下看,可不知什么原因,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往下瞅。啊!如果掉下去真可怕! “嘩啦”機器停了。這次的體驗除了讓我感受到刺激以外,還讓我真切地體會到:做比說難得多。
今天的最后一項活動有一個非常積極的名字——勇敢者道路。不上勇敢者道路,怎么算得上勇敢者呢?我毫不猶豫地參加了。首先是過一張鐵絲橋,這座橋的橋身只有一根鐵絲,但兩端卻有兩根繩子扶著,自然不算太難。過了鐵絲橋之后,第二個是獨木橋。這個獨木橋沒有扶手,只有一塊木頭。下面是溪水,萬一不慎腳滑,哪怕不摔個頭破血流估計也得傷筋動骨。可是,不義無反顧地面對困難,怎么算得上勇敢者呢?想到這兒,我便踏上了獨木橋。我走了幾步,到了獨木橋中部。望著腳底下比巴掌大一點兒的木頭,木頭下就是水,腦子里還真有種搖搖欲墜的感覺。我舉步難下,可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發。此時的我,真可以說欲哭無淚。后面的同學已經在催了,沒辦法,我只好邁出了艱難的一步。還好!這步沒摔下去!我暗自慶幸的同時也在想:這樣下去可不行啊。勇敢者怎么能這樣扭扭捏捏呢?算了。大不了就摔個頭破血流!我是勇敢者,就一定要勇敢!秉著這份心情,我居然走完了獨木橋。
在剩下的爬繩網等項目中,我吸取前面的教訓。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懼感。在一個上下起伏多次的繩網中,我難免會摔倒幾次,但我會立刻拍去塵土,再次爬起。因為我不能一直這么膽小下去。
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車上,當腦海里回憶起今天的一幕幕時,我可以對自己說:“戰勝恐懼,跌倒再爬起吧!你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勇敢者!”
一份快樂,一份團結,一份期待
——記初一第一學期秋游活動
16屆2班 吳宇晨
這是一個多云且帶著一絲微風的早晨。可是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10月18日,也就是今天,我們初一年級的全體學生都興致勃勃,踏上了秋游的旅程。在一段大約一個半小時左右的車程之后,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浦東青少年活動中心,開始了為期一天的活動。
在這短短的一天里,我們開展了不少活動,如“大樹與松鼠”、攀巖、用鼓顛球等。不過,在我看來,最有趣的,莫過于第三個活動了。因為,它是最有趣的,也是最考驗團隊合作精神的一項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老師給了我們二十幾根像半截水管一樣的塑料管子(它們的顏色以及粗細都不相同),還有一個小球和一個杯子。游戲要求我們一人拿一根管子,把它們想辦法拼在一起,把小球從最高處放下,讓它滾過管子,最后進入杯子。如果小球掉落,則重新開始。
我們簡單地觀察了一下,發現杯子里起點很遠。也就是說,僅憑我們手中的管子是無法到杯口的。那么,我們就必須在小球滾過自己所持的管子之后便立刻往后跑,接上后面的管子。剛開始小組練習時,我們不懂如何控制,因此手忙腳亂,一上來便亂了陣腳,小球甚至都沒滾過第一批管子,便滑落到地上去了。我們不免有些氣餒,可是組長立刻站起來鼓舞士氣:“大家要加油,我們再試幾次,一定能成功。”大家便振作精神,再次投入到下一次練習中去。在幾次練習過后,我們就開始了正式的比賽。你若是當時正巧站在旁邊,那么你一定能感受到我們是多么的團結。塑料管一根接一根,像接力棒似的一輪一輪地傳下去。所有人都以全情投入到比賽中去。中間小球曾掉到地上,可沒有人互相責怪,只是大喊“沒關系,再來一次”,有人則一邊跑回起點,一邊叫著“加油”。沒有管子的人也沒閑著,他們隨著我們一起來來回回地奔跑著,緊盯著小球的行進,并指導著我們。最后,我們終于以一分零四秒的速度完成了比賽,并得到了第一名的成績。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秋游便結束了。有遺憾,有留戀,可對于我來說,這次活動留下更多的則是從小組活動中得到的一份快樂、團結以及對下一次集體出游的期待。
秋游的一天
17屆(2)班郭駿宇
這個禮拜,學校組織我們去秋游了!無論怎樣,在秋游的那一天,我們一定會玩得非常開心的。從老師宣布秋游日期開始,我們就開始期盼這一天的到來。
這次我們秋游的地點是青青世界,那里不僅有青青綠草和大樹,我們還要組織一次災害逃生演習活動。到了我們要去的青青世界后,我們隨即就前往我們要去的地震、火災和消防演戲館了。
一開始是“實踐出真知”,我們迅速的學會了正確的滅火方式,也了解了操作滅火器的方法。然后便是地震演練,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地震,是模擬地震的情況,就是把我們關在一個小黑屋里,讓我們去體驗地震的感覺。即使是這樣,我們在從中學到了很多逃生的知識。地震演練之后,便是樓頂逃生了。只見我們一個個都穿上了安全服,根據指導老師的要領,一個個從樓頂上滑下來,感覺比較刺激。經過這番刺激又歡樂的學習后,我覺得只有親身實踐過,才能領悟災難逃生的知識。
午餐時我們同學之間互相交換著食物,感受著同學間的親密無間。當進入游樂場游玩時,別看我們平時學習比較努力,這時候我們的“本性”都顯露出來了。同學們都眉開眼笑的奔向各自喜愛的娛樂設施,而另外一些人則在一旁開心的聊天或打牌,我們全部沉浸在歡樂之中。
縱觀全天的活動,最令我難忘的莫過于通過游玩的手段增加了防范災害的意識及同學之間的友誼。在回去的時候,同學們似乎都流露出戀戀不舍的神情,似乎還沒有盡興,期待著下一次盡快到來。
預初年級進行國防知識教育
17屆7班 劉璟
2013年10月18日,我們華育中學預初全體同學來到位于松江的上海青少年國防教育基地,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青青世界,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國防知識教育。
首先是滅火學習。在中心廣場的空地上,教官先給我們介紹了滅火知識,講解了滅火器的使用方法,然后點燃一堆火,請幾位同學上去用滅火器滅火。膽子大且學得快的同學很快掌握了滅火器的要領,用滅火器噴出的泡沫迅速將火撲滅了。盡管煙味彌漫有些嗆鼻,大家覺得很自豪。
接下來是看錄像體驗地震。盡管是地震的模擬場景,但地動山搖、樓傾墻塌的情形還是讓大家感到有些恐懼。聯想到今年上半年剛發生的雅安大地震,大家對地震的印象深刻很多,也都牢牢記住了地震逃生知識。后來我們又通過看錄像、走安全通道等方式學習火災自救和及時疏散。
最具挑戰是樓宇逃身演練。我們每個班級挑選10名同學,從樓上攀繩子下來。這不僅需要膽量,還需要技巧和力量,雙手握繩攀爬下來可不件容易的事情。在教官的指導和大家的鼓勵下,選出的同學們都很好地完成了演練。
通過一天的國防知識教育,同學們學習掌握了地震逃生、樓宇逃生、火災逃生等知識,演練了面對自然災害與突發事件時所應保持的沉著冷靜和應該采取的正確逃生技巧,增強了“珍愛生命,防災減災”的意識,提高了自我保護和生存能力。
秋游的背后
——談學習環境與行為習慣
17屆1班 胡煜騏
前天,也就是2013年10月18日星期五,我們17屆的預初同學,迎來了我們的第一次秋游。這次,我們去的地方,是松江的“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離佘山和辰山植物園都不遠,而且,在我們去以前,就有些同學已經去過那里,或是已查過那里的資料,“沒意思,很傻”,幾乎是他們給我的唯一答案。于是,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就不是很好,加之前一天老師說,這次秋游主要是“國防教育”,我就更沒興趣了。但畢竟是我們的第一次秋游,絕不可能像軍訓那樣苦,我帶著我的一點點,一點點希望,開始了我在華育的首次秋游旅程。
到了那里,我們就先去看滅火演習,教官向我們介紹了干粉滅火器的使用,其實很簡單,把塞子拔掉,走到上風口,對著火源噴,就可以滅火。教官還請了我們班的陳樂天同學滅火,陳樂天做了一個典型反例,在下風口噴,把自己嗆了個半死,也把我們給嗆得睜不開眼,吸不了氣,說不出話。后來,又有一個八班的同學接過了滅火器,這次,做對了,在上風口噴火源,不多久,火就被滅了。
緊接著進行的是地震與火災模擬,果然,和那些去過的同學所講述的一樣,地震演習,就是走到一個模擬地震場景機器里面,體驗地震;火災逃生,則是走到一個一片漆黑類似“迷宮”的地方,要按教官所教走出來。最后的演習是“跳樓”,由于時間不夠,所以參加的人數有限。
中午的午飯,我們在“燒烤區”吃,待班級集合完畢,地上還是有各種一次性的餐墊,沒喝完的飲料,沒吃完的食物,隨意扔在地上,甚至還有一些同學的書包與衣服,班級里有一位同學的手機落在了燒烤區,我們急忙去找,卻找不到。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這丟三落四的行為,亂扔垃圾的行為,有沒有給華育的聲譽帶來影響,如果在校內,又會不會給我們的學習環境帶來影響?好在,絕大多數同學是沒有這么做的,畢竟,若每個人都扔一個小小的垃圾,華育校園將變成像外環的垃圾場一樣臭的場所,會有誰,會希望在此讀書呢,又有哪個老師,會喜歡在這里教書呢?環境,還會影響我們的心境,老師的心境,同學的心境。
習慣差,一年可改,兩年尚可改,三年方不可改,希望我們這一屆的預初同學們,能發現并盡力改正我們身邊的壞習慣。
秋游有感
17屆1班 嚴琢成
預初年級經過一個多月充實的學習生活后,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周五,將去體驗不一樣的校外生活-秋游。
清早,同學們準時地來到了學校,大家都興奮不已,期待著在華育中學的第一次秋游。坐上了校車,聽著老師給我們講的安全知識,在同學們互相的交流中,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松江區的青青世界。
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井然有序地進入了景區。這里,是一片青綠色的世界,綠樹成蔭,空氣中彌漫著桂花的清香,頭頂上鳥兒們唧唧喳喳地鳴叫著,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一邊聽著導游的介紹,一邊跟隨她漫步過了兩條長廊,來到了中央廣場,進入了本次秋游的主題——學習防火知識,并實地操練。教官鏗鏘有力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他教授給我們的防火知識,讓每位同學都牢記在心里。進入實戰了,教官點起了火,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同學們都躍躍欲試,只見一位男生自告奮勇,跑到了距離火焰兩米的地方,拿起了滅火器,大家的心都懸了起來,他卻不慌不忙,在教官的指導下,右手提著壓把,用力壓下,同時左手拿著噴管左右擺動,噴射干粉覆蓋了整個燃燒區,滅火器里噴出的一縷縷白色輕煙,在廣場的上空漂浮著,火焰成功地被撲滅了,同學們給予了他熱烈的掌聲。這項活動鍛煉的不僅是我們的膽識,更是讓我們體會到,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還需要掌握一些生活的常識。當然,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不止這些——地震與火災逃生的模擬演練同樣使同學們難忘。通過此次演練,我們真正了解到了團結合作的含義。在災難來臨時,只有大家互相配合,一起摸索,同心協力,才能取得勝利。
下午,在教官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勇敢者道路。這是考驗大家毅力的地方——我們必須靠著堅持、努力,才能度過一個個難關,獲得最后的成功。
在蒙蒙細雨中,這次的秋游愉快地結束了,我們也體會到了很多,很多……
秋游通訊稿
16屆3班 王澤軒
10月18日秋游這天,雖然老天陰沉著老臉,一點不給力,但是我們大家還是興高采烈的沖進了浦東拓展活動基地,基地占地面積不算大,可是活動的項目卻不少:接龍運球、高空斷橋、徒手攀巖、剪紙連環、拉鼓彈球等項目。
我們大家首先挑戰了“管材接龍運送高爾夫球”項目。開始時,大家比較輕視這個項目的難度,以為很輕松就可以完成。因此,大家摩拳擦掌個個躍躍欲試,結果不是坡度太陡,未及接到球就快速沖到了地上;就是坡度太平緩,小球像個沒有睡醒的懶漢一樣,幾乎不愿挪個窩。總之,高爾夫球像個小淘氣鬼似的,一直跟我們較勁,讓我們多次忙得焦頭爛額可還是功敗垂成。不過,同學們在多次的失敗中不斷的積累著經驗,總結著經驗教訓,越來越注意彼此的協調,不斷嘗試各式各樣的新坡度,不斷調整各種各樣的新接龍速度。終于在多次的失敗之后,我們找到了最佳的角度并控制好了最有效的接龍速度,最終,我們快速而平穩的將“小搗蛋鬼”平安送回了它的“老巢”-------一個水杯里。有道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團結就是力量”。
隨后,我們一起又嘗試了“拉鼓彈球”項目。所謂拉鼓彈球,就是在一面鼓上放置一個網球,鼓的四周掛有很多引繩,供大家拉扯。需要在規定時間內,讓小球在鼓面上上下彈跳,彈跳次數多者優勝。說著容易,操作起來可就不那么簡單了,需要所有參與者的縝密配合。開始時,我們大家動作參差不齊,毫無章法,因此,網球彈跳了1次或2次就會掉落地上。但是,我們大家沒有氣餒,團結一致,協調配合。逐步掌握了其中的竅門,配合越來越默契,網球的彈跳次數終于逐步增加,2次,3次,4次・・・・・・6次,8次等,最終甚至達到了驚人的12次。
總之,上述兩個游戲告訴我們,個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團結協作更加重要!因此,今后我將更加重視團隊的合作和榮譽,作為班級的一員,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如果將班級比喻成一臺精密的機器的話,我愿化作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默默地支持機器的正常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