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
我是初二(七)班的曾世博。這次我的演講題目是:成功背后。
說起成功,大家是不是就會想到鮮花和掌聲?想到金牌和證書?可是有多少人會去注意到成功的背后?注意到成功之花的生長過程?
成功的背后,有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一致的。成功就象陷阱,使人不經意地落入失敗;失敗又像光芒,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不滿意的成績,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還是沮喪?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
世上少有一帆風順的事,而失敗卻隨時會有,否則,那些“發明家”、“書法家”、“舞蹈家”、“音樂家”的美名豈不輕易地就落到每個人的頭上去了?
名人也會失敗,天才也會犯下錯誤,大發明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1000多項,可失敗了上萬次,在制造電燈時,愛迪生就失敗了1340次。但是他的耐心、信心與恒心,才能使電燈發出耀眼的光輝;他曾為一項發明經歷了八千次失敗的實驗,他卻并不以為這是個浪費,而是說:“我為什么要沮喪呢?這八千次失敗至少使我明白了這八千個實驗是行不通的。” 他每每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從而取得一項項建立在無數次失敗基礎之上的發明成果。
失敗固然會給人帶來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獲;它既向我們指出工作中的錯誤缺點,又啟發我們逐步走向成功。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失敗便一蹶不振。拿破侖說:“光榮的成功,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屢仆屢起。”有些人一經挫折便一蹶不振,意志消沉;有些人勉強爬起,卻灰色悲觀。像這樣的人,是永遠無法達到成功的境界的。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他一定會克服失敗的挫折感,克服種種不幸,以不斷的失敗當作磨練自己的利器,以無數的挫折失敗引導自己走向成功。
成功背后,除了一次次的失敗,還有更重要的努力與艱辛。
我們總是津津樂道名家們的偉大成就:魯迅先生給我們留下的640萬字的寶貴文化遺產;居里夫人發現鐳;貝多芬的交響樂,等等。我們卻很少去關注,名家們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刻苦,不知道他們為此付出的巨大代價。魯迅在他18年的創作的生涯里,即使是過年過節,他也和平常一樣辛勤工作;居里夫婦使用的是粗劣的器材設備,是在經過了無數次的稱量,提取,實驗,計算,才發現了鐳元素;貝多芬“用苦難鑄成歡樂”,每日與病魔相熬斗,決不向命運低頭,終于寫下了無數不朽的樂章。
我們看慣了成功的輝煌,便不由自主地把成功當成了理所當然,將成功歸功于機遇,靈感,天賦。
成功是人人渴望獲得的,也是人人欣賞贊美的,然而在成功的背后,又總是摻雜著無數的辛苦和努力,苦難和辛酸。即使真的有所謂的天才,不努力,也不會成功;而一個普通人,只要他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他也會成功!
那些奧運冠軍,他們并不是在那里盡情的吃喝玩樂,而最后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那些令人無限希望擁有的成績的。他們在運動方面天資過人,但是如果他們不以超人的努力來訓練,他們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正因為他們付出了自己的汗水與艱辛,他們才得到了回報。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從失敗中獲益,從勤奮中崛起,這才是成功之路。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只有不畏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采到仙藥,深入水底覓到驪珠。”要獲得成功就要付出代價,磨練出我們的毅力來。身為華育人,我們更因如此。只有在學業方面加倍努力,不畏艱辛,才會有更好的成績,天上從來不會掉餡餅
我們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不要驚嘆他人的成果,只要我們肯努力肯花費比別人更多的辛苦,禁受得住失敗的困惑,我們也能成功!
讓我們記住,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