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 青少年不可不知的禮儀細節
[主講教師] 劉健芳
[針對年級] 預初
[開設時間] 第9周周二下午15:00-16:15
[開設地點] 公共教室A207
[講座簡介] 1、中外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2、青少年形象塑造—儀容儀表
3、青少年形象塑造—舉止言談
4、公共場所禮儀
5、人際交往禮儀



[聽后感]
在周二的下午,我懷著好奇的心理走進了A207教室,教室里已經坐滿了各班的學生……在聽完了華東師范大學的老師的講座后,我深深地意識到了禮儀是多么的重要。有時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體現出你是不是一個文明的,有禮貌的,有修養的人。比如:握手是用左手還是右手,鞠躬如何做才最標準……我也知道了做一個成功的有修養的人,首先要學會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老師說,我們平時就應該做到尊敬友善,互相謙讓,儀表要整潔美觀,有親和友善的目光,對人有禮貌,多說“您”“請”“對不起”“謝謝”“沒關系”等禮貌用語。雖然說,我們還只是預初的學生,但文明禮儀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有修養,對社會有用的人。 (17屆 陸迭青)
上周二,學校組織我們聽講座,那堂課很妙。我們這批剛從小學過來的孩子們,除了學習,最大的愛好就是玩,哪里顧得上這么多的講究?聽完了這堂課,我終于有所領悟。文明禮儀是有很多規矩的,大到衣著,小到發飾,無一不透露著禮儀。最讓我驚訝的是,原來從古到今,從西到東,各種禮儀,千差萬別,互不相同,差別很大,如果生搬硬套會鬧出很多笑話。跟我們最接近的,比如穿衣服,一定要針對時間、地點、場合等,要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比如:你要去參加舞會,那就要穿晚禮服,否則就會招到別人的嘲笑。這堂課讓我受益匪淺,文明禮儀在老師生動形象的講解中,像種子一樣在我的心里扎根了。(17屆 劉緣)
10月29日下午,學校組織了很多有趣的講座,我選擇了“文明禮儀”這一講座,因為我認為,學做人,要從文明禮儀開始。在課上,老師講得娓娓動聽,我們也聽得非常認真。老師通過跟我們講述她們自己家庭的小故事,來說明其實文明禮儀是無處不在的,也許只是一句簡單的道謝,也許只是在打電話時的一些禮貌話語……都會給他人帶來溫暖的感覺。最讓我感觸深的是西餐的禮儀。我以前去西餐廳時,一直喜歡大聲說話,并且吃東西時狼吞虎咽,不太注意行為舉止。通過這次老師的教導,我感覺自己以前的行為是多么的不禮貌:我們應該考慮別人的感受,外國人喜歡在幽靜的環境中聊聊天,不喜歡周圍的人太吵。所以我今后去西餐廳一定要像個小紳士。總之,這次的講座讓我收獲滿滿,學到并領悟了許多道理。(17屆 徐石源)
周二下午,我聽了《文明禮儀》的講座,這次講座使我收獲頗多。在聽講座前,我一直對文明禮儀報以一種不理解的態度,以為禮儀只是說幾句“早上好”“下午好”“謝謝”等一系列禮貌語就可以了。但自從講座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別具一格的禮儀課,我才了解禮儀的真實含義。在開始上課時,老師首先表現得非常有禮節,這讓我們也情不自禁的對這節課表示出濃濃的興趣。一開始,我們了解了中西方的傳統禮儀,這讓我暗暗贊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老師便和我們講一些生活中細小的事,比如與人交談的最佳距離、用餐時所需要注意的事項、鞠躬度數分別代表的含義,這是我們都很驚訝:原來禮儀有這么多我們所不知曉的,看來真是無奇不有啊!最讓我支持的是課堂上有許多的師生互動,十分有趣。 不知不覺的,一小時的講座課已經結束了,最后老師提出和我們拍照片,大家都欣然同意。我們對這節完美的課程表示非常滿意。這真是一節十分快樂的講座課啊!(17屆 任赟超)
周二的講座令我感觸很深。有些我從不知道的文明禮儀展現在了我的眼前,使人耳目一新,卻又不失趣味。首先,老師為我們介紹了禮儀的重要性,緊接著就開始講各國的不同的禮儀,同時也教會我們如何使用,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啊!從小小的打招呼這個動作再到參加宴會,應有盡有。最令我記憶猶新的便是布什總統的家庭用餐和出席發言了。在家庭用餐時,布什總統頭發顯然沒梳過,還十分不雅的啃玉米;再看出席發言時,布什總統衣冠整潔,笑容可掬,大有一副領導者的氣派。這就是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禮儀。這次講座令我收獲了很多,很多……(17屆 駱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