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 同呼吸 共命運 撥迷霧
[主講教師] 修光利
[針對年級] 預初
[開設時間] 第9周周二下午15:00-16:15
[開設地點] 第二報告廳




[聽后感]
在中國這片美麗的藍天下,許多的時候總籠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那也許說明就是有霧霾了,我們無時無刻都離不開空氣,空氣就像生命一樣珍貴。科學家曾經測量過一個人可以3天不喝水,5天不吃飯,但是離開了空氣1分鐘就會死亡。但在霧霾的侵襲下,我們無時無刻吸入的都是灰塵,顆粒物,細菌等等。這是對我們生命的威脅。霧霾天氣使這些有害物質伏在空氣中。解決問題,刻不容緩。我想,我也一定會保護環境。和父母出行時,能乘公共交通的盡量綠色出行,此外,我會多多種植盆栽,為美好的上海,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此,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再污染環境了,那樣,所有人的生命都會被霧霾所挑戰!(17屆 潘婧怡)
星期二, 我參加了《同呼吸 共命運 撥迷霧》講座, 學習到了許多關于霧霾的知識,認識到了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霧霾問題的嚴重性,下面讓我談談我的感想。
空氣本身本應是清新的, 是所有生命需要的必備品。但是如今的科技該空氣帶來了嚴重污染。比如汽車和排放廢氣的工廠,是毀掉空氣的罪魁禍首。 我覺得, 我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來出我們自己的一份力,“如果人人都每天做這些事,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藍天!”:
1、盡量少乘坐私家車,使用公共交通系統,最好是低碳環保的模式, 比如地鐵, 更好的是騎自行車, 還能強身健體。
2、在春節期間許多人會燃放大量的煙花爆竹, 這會給空氣帶來巨大的污染, 在春節期間我們應該盡量少燃放煙花爆竹。
這就是我的講座聽后感, 我會盡量保護空氣,為保護空氣, 使得我們在未來不至于帶著防毒面具呼吸!(17屆 武帥辰)
周二下午,講座如期舉行。主講老師修光利——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通過一項項數據向我們展現了種種嚴重的霧霾天氣。那扣人心弦的數據使我們驚奇不已。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世界各地就開始出現不同狀態的惡劣天氣。如今,國外的空氣質量大多已變得清潔,而國內的空氣質量卻呈逐漸上升趨勢。在北京,整個十月有一半都為重度污染;在上海,空氣娃娃的頭發常為紅色……
我沉思著,是什么使國外的大城市在短短的幾十年中該百年如此巨大,又是為什么在世博會,奧運會時,空氣質量那么好。或許這不只是國家氣象局工作人員所要做的,這是每個人要從身邊做起的。只要少開一天車,多走一步路,就能做一點貢獻。(17屆 季昕瑤)
10月29日,我參加了一個講座,主題為《同呼吸共命運撥迷霧》。老師講解了很多關于霧霾的知識。聽完講座后,我就呼吁爸爸乘坐公共交通,也動員身邊的家人和同學堅持養護一些綠色植物,這樣能使空氣中的氧氣更多一些。我還告訴親戚朋友們,一次性用品也要少用,如果每個人都少用一次性用戶的話,可以減少樹木的砍伐,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最后,我還想提個建議: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無車日”——每個星期選一天不要開車,這樣就能減少車輛尾氣的排放!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一定可以減少霧霾天氣,生存環境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17屆 何嘉音)
這是我來到華育后第一次聽講座,感到受益匪淺。主講老師是來自華東理工大學的修光利老師,他的演講十分精彩。很感謝他能給我們做出這樣一個精彩地演講。講座的開始以生動的語言像我們展示了什么叫十面“霾”伏。接著,又給我們講述了什么是霧霾,什么是PM2.5。他甚至帶來了一臺測試機,讓我們大開了眼界。然后,老師也告訴了我們一些關于防范霧霾的方法。同時,他也用提問和生動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我和我的小伙伴們為之稱贊,再次感謝修光利老師。 (17屆 阮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