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著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而在悠悠歷史長河中,人們也都十分重視個人的自我素養。
那么什么是素養呢?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義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素養有什么用呢?講究情操修養,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好傳統,素養更是我們中華兒女世代相傳的文明古寶。在我國古代,人們也把“修身”放在“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前,可見素養的重要性。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完善自我素養,提高個人素質,做一個文明的中學生呢?
首先,我認為要以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的心態,認真做好每一件看似最不起眼的小事。古人說過:“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體現著我們個人的素養。當我們隨地吐痰的時候,吐掉的不僅是一口痰,我們的文明素養水平也將直線下降;當我們走在路上,撿起一張飄落的廢棄紙屑,再把它扔進垃圾桶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也將在那一瞬間得到升華。在升國旗時,我們是否能夠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在課堂上,我們是否能夠遵守課堂紀律,注重課堂禮儀,積極配合老師的教學?在課間,我們是否能夠文明休息?如果我們能夠負責、認真地對待自己,對待這些小事,多做自我反省,那么每天我們都會有所進步,我們就能提高素養。可見,生活無小事,提高素養,從我做起。
其次,提高個人修養,我們應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們的周圍,還生活著很多的人,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影響的不僅是我們自己,還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因此,在我們做事之前,應當看看我們的周圍,想想我們的所作所為是否會影響到別人。比如,在自習課講話、打鬧,我們倒是舒服了,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認真學習的同學的感受?再比如,在食堂打飯的時候,我們隨意的插隊,我們倒是痛快了,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那些排在我們后面的同學的感受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當時刻考慮到周圍的人,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給別人。
第三,提高個人修養,我們應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人生如波濤起伏,不可能風平浪靜,在我們行有余力的時候,請盡量幫助身邊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在我們身處困境的時候,請學會自我突破,尋找到攀上浪尖的道路,這樣,我們的人生價值才能不斷地得到提升。
總之,提高個人修養,我們應當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并時刻顧慮別人;在自己行有余力的時候,幫助別人,在自己逢遭困境的時候,學會克服。只有如此,我們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做一個高素養的中學生。同學們,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能只是一句掛在嘴邊的空話,讓我們付諸于實際行動,從自身做起吧!
朱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