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題目】那些人又喜、又憂的消費心理
【主講教師】王紅妹
【針對年級】初二
【上課地點】公共教室A407
【講座簡介】
我們會因為什么因素購買一件商品呢?是商品的質量,價格還是我們的個人喜好,或是那些我們不太在意的心理現象。來我們做個小游戲,看看消費心理會怎樣影響我們的消費決策。如果你對經濟學,心理學感興趣就來參加我們的課程吧


【聽后感】
我聽了關于消費者心理學的講座。在課堂上,老師用十分淺顯易懂的語言,同時加以引用了幾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讓我們真實而又十分客觀地感受到了這些消費者心理。也不時地發一些小獎品來調動我們的積極性。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關于巧克力的一個事例。費列羅原價6元,好時原價3元,由于搞活動,現在費列羅賣2元,而好時則不要錢。你有21元,你會買哪件?絕大多數的人多舉起了手,也許是從眾心理,也許是受到0元的誘惑,可能就是因為不要錢的緣故,我也舉了手,我當時覺得不花錢的肯定是最優惠的,可是當老師后來用列數字的方法算出其實費列羅劃算時,我傻眼了。通過這次講座我收獲了很多關于消費學的知識,懂得如何計算著才能買到更劃算的商品,我學會了如何去跟商家打價格戰。(15屆1班 張潤澤)
我聽了《那些人又喜、又憂的消費心理》的講座,它令我受益匪淺。在實際消費中,我們都有一些奇特的心理,比如從眾心理,其他人做什么,我們也很容易被他們所引導,做他們所做的事。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測試,是關于出售兩種巧克力。經過三輪測試,我們都認為自己做了最精明的選擇,可結果卻與我們所想的截然不同??磥碣I的永遠不如賣的精啊,以后買東西得小心點了。最后還看了一個關于購物狂的電影片段,更好的加深了關于消費的印象。(15屆1班 劉庭葳)
周二我聽了《那些人又喜又憂的消費心理》這個講座。在講座中,老師十分生動地舉了不少事例,表現人們的各種心理,比如從眾心理等諸多有趣的心理問題,老師以巧克力為實例,告訴我們有時,消費者會往往被免費這一幌子所迷惑,以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反倒吃了虧,講完這個例子,老師更舉路邊所見的免費氣球的例子,表現商家巧妙利用消費者心理,還有滿XX元減XX元時,人們有常會為湊滿錢而買自己所不需要的東西,放到家里閑置掉了,我們作為消費者可得擦亮自己的雙眼,三思而后行,老師還給我們看了一部“購物狂的自白”電影說明這一道理。還有先入為主的想法也是消費者常有的。總之,這次講座極大拓寬了我的知識面,使我了解了人們的心理,讓我受益匪淺,這真是一次生動有趣的講座。(15屆1班 楊逸竹)
這次講座老師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一些關于消費心理方面的知識,也是我了解到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領域。講座中老師通過舉例子,做游戲,看視頻等多方面的手段,使我很好的了解到了消費心理的危害,使也我能夠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得到經驗。老師教授的手段還是十分吸引人的,多方面的理解也使我收獲很大。老師的講法比較直觀,也沒有過多的普及專業術語,整個講座也不難理解。(15屆1班 潘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