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初三六班的張安婕。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一心向善,感恩隨行。
感恩自古以來便是人們常常論及的話題。它可以是孟郊詩中細膩委婉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可以是諸葛亮口中豪邁忠貞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也可以平平淡淡,正如孟子筆下的“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
※感恩生命是一種感恩。
東漢文學家王符曾說過——“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chuàng)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yǎng)。”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里,據傳有一個奇異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y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名在戰(zhàn)爭中失去一條腿的退伍軍人,拄著拐杖一跛一跛地經過鎮(zhèn)上的馬路,向水泉的方向走去。旁邊的鎮(zhèn)民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家伙,他是要向上帝祈求再擁有一條腿嗎?”這句話被那位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微笑著對他們說:“我并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擁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幫助我,在我失去了一條腿后,也知道該如何好好地過日子。”
珍惜那些未所失去的美好,接納那些突如其來的巨變。我想這便是一種感恩。不管人生或得或失,我們總是應該懷抱一顆熱忱的感恩之心,去愛,去希望,去感恩生命。
※感恩身邊是一種感恩。
俗言道:“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每個人都應該感謝自己的父母親人。 就拿剛剛過去的元宵節(jié)舉例吧。“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元宵節(jié)的夜晚,和親朋好友一起猜燈謎,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湯圓,這樣的場景在大多人眼中也許只是過節(jié)的形式主義罷了。但是我們可曾真正地想過,在我們忙碌的學習生活中,又有多少時間可以好好地和親人坐下來悠哉地吃飯聊天?有多少次我們因為一點點的不順心而對他們冷漠相待或是怒聲斥責?有多少次明明和他們坐在一起我們卻自顧自地看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沒錯,自私的我們總自以為理所當然地接受著他們無盡的寬容和愛,又喊口號似地終日將感恩一詞掛在嘴邊。
一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因為在一個不懂得發(fā)現和珍惜身邊的美好的人眼里,一切都是蒼白乏味的。而當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那些點滴,就會發(fā)現那些一直都存在于身邊的美好。到那時,一句關切的問候,一個真誠的微笑,一杯沏好的熱茶,用點滴去感恩點滴,日積月累方可寸草銜結。感恩,就是這么簡單。
秋風,冬雪, 2013在步履匆匆中與我們漸行漸遠。轉眼,新學期又開始了。我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在這全新的2014里,愿我們可以擁有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勤于傾聽美的耳朵,讓我們捧著滿腔的熱忱—— 一心向善,感恩隨行!
14屆6班 張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