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構建了以班主任為骨干、全員參與、全方位、全過程的以德為綱的素質教育基本框架,突出學生自主發展的德育教育新模式。該模式包括如下五個板塊。
(1)課堂主渠道教育。設置政治課、時事形勢教育課,注重內容采擷,改革教學方法;開拓了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各門學科教學的新途徑。
(2)專題活動教育。在慶祝建黨80周年、慶祝十六大召開、APEC會議、申奧、申博成功、迎接新世紀等重大活動中,開展形式多樣、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各種專題活動教育。
(3)系列講座教育。圍繞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公民道德教育綱要、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開設系列講座,并與晨會、主題班會等有機聯系,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升華學生的人品與人格。
(4)常年常規活動教育。包括早晨進校、早操、升旗等的禮儀教育,文明班、先進班的評選活動,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評選,到教育基地開展春游、參觀考察,學雷鋒活動、社區敬老、志愿者活動等。
(5)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班主任開學前進行家訪,開學、期中、期末常規家長會,各種專題家長會,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密切家校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這一教育模式的實施,極有成效,提升了學生的人品與人格。在抗擊非典時期,部分初三學生堅持每天提早到校,協助開展體溫晨檢;每屆畢業生中的推優生,都會 自覺在中考前的最后沖刺中,主動關心與輔導學習有困難學生;04屆(2)班一學生入選零距離采訪航天英雄楊利偉的小記者行列;在徐匯區開展的以體檢學生全 面綜合素質的“區政助理”競選中,本校學生創下了參賽學生年年過半入圍、在2004、2005、2006三年的“區政助理”競選中連年奪冠,成為唯一一所 蟬聯出任“區政助理”的學校;10屆(6)班孫紫照同學,獲得2006年“全國十佳少年”稱號;2006年,學校被評為徐匯區學生行為規范示范 校,2005-2006年徐匯區文明單位,2005年上海市文明校園,2006年上海市平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