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 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
[主講教師] 湯琳
[針對年級] 預初
[開設時間] 第八周周二15:05-16:15
[開設地點] 公共教室B402
[講座簡介]
一、欣賞兩首流行音樂,了解流行音樂及特點:《爸爸去哪兒》、《時間都去哪兒了》
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并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后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
特點:1、通俗性;2、大眾性
二、你所了解的傳統文化?(世代相傳、民族特色、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三、中國風
四、歌曲的構成要素?歌詞和旋律。
五、思考:哪些傳統文化元素可以融入中國風歌曲中?
六、欣賞中國風音樂,分析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欣賞MV)
七、總結中國風音樂的特點
八、學唱王力宏《龍的傳人》
九、課堂小結
流行音樂在不斷發展逐漸進步。我們不能忘記繼承先輩給我們留下的瑰寶,也不能忘記當今人們的需求,必須做到取其傳統的精華,去其現代的糟粕,才能把先輩的心血發揚光大,將我們的“中國風”吹得更猛烈,吹向世界的各個角落。


[聽后感]
周二,學校組織我們開展了講座課程,我參加了“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這個講座。講座講述了流行音樂在中國的發展史以及流行音樂的構成,湯琳老師的講解淋漓盡致,把我們帶入了音樂的殿堂。在課堂上,湯老師為我們準備了許許多多的流行歌曲,教室里始終回蕩著音樂聲。我們聽完林俊杰的《江南》,又欣賞了陶喆的《Susan說》,還沉浸在優美的樂曲中時,耳旁又回蕩起了《新貴妃醉酒》的旋律。陶喆的《孫子兵法》讓我們領悟了孫臏的種種優良兵法,從林俊杰的《曹操》中,我們更加了解了三國演義的歷史和曹操的無情殘酷。在湯老師的“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講座中,我們不僅聽賞了各種音樂外,我們還了解了中國風音樂的特點。(17屆3班 劉琬婧)
第8周周二下午的兩節講座課中我參加了“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講座。首先老師給我們聽了兩段音樂,讓我們邊聽邊思考什么是流行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心中的答案。同學們的回答后,老師總結流行音樂就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簡單旋律和通俗易懂的歌詞組成的歌曲,并且歌詞中大家能找到自己身上的影子。隨后,老師讓我們小組討論什么是傳統文化。大家七嘴八舌,總結了許多種類:樂器、藝術、詩詞、茶道等等??偨Y了主題中的“流行音樂”與“傳統文化”后,老師用幾位大家熟悉的歌星巧妙地把他們合二為一了。聽過這個講座后我認為我們現在不能只顧著追星、更上潮流時代而忘記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那些將傳統文化加入流行音樂中的歌曲值得我們從MV和歌詞中細細品味。(17屆3班 周品睿)
《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講座首先在主題方面就很有吸引力,符合現在中學生都喜歡聽流行音樂的愛好。湯老師講得很生動,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給我們講了流行音樂中的傳統元素,讓人耳目一新。從這次講座中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難以找到的知識,也發現流行音樂中竟然也隱藏著一些極富魅力的傳統文化。同學們在講座上積極發言,氣氛活躍。有些同學在音樂常識和音樂感覺這一方面特別精通,也讓我很佩服。這次講座獲益非淺,不僅讓我了解了傳統文化蘊藏在流行音樂中的魅力,還讓我對流行音樂產生了更大的興趣。(17屆3班 李泱泱)
周二,我有幸參加了由湯琳老師主講的《流行音樂中的傳統文化講座》。在湯老師幽默的語言和精心制作的精彩課件的引領下,我度過了受益匪淺的70分鐘。在這堂講座中,我了解到了流行音樂的意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當講座進入高潮,“中國風”音樂出現,我才發現這兩樣聽起來毫不相關的東西,被融合在一起時,是如此的令人驚艷。也許“中國風”音樂不像西洋的音樂那樣具有國際化,不像傳統的文化那樣鼎盛,可它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他讓我們為此陶醉的同時,也提醒我們要重視自己的文化,將它發揚光大。(17屆3班 胡禹菲)
我喜愛音樂,所以我參加了這個關于音樂的講座。我原先還不知道,音樂中還有傳統文化,但自從上了這次講座以后,了解到了,原來音樂,也是有從古代詩詞中選取歌詞,包括用古代的樂器演奏現代的樂曲,等等這些,都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的深厚,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林俊杰的曹操,他的歌曲里把曹操這位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表現得淋漓盡致。(17屆3班 傅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