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是涼爽的陰天,我們初二5班的19位同學集體到了兒童福利院進行志愿者活動。下午兩點,大家陸續到了兒福院:映入眼簾的兒福院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狹窄,反而異常寬廣,草坪廣闊,綠樹成蔭,還有一些雕塑。我們看到彼此手里都大包小包的,都笑了——我們都為兒福院的孩子帶來了玩具、書本以及零食。
在與孩子們接觸之前,兒福院的負責人讓我們看了一段視頻,是前年兒福院成立100周年時拍的。視頻是對兒福院狀況以及孩子們的生活的簡介。“兒童,應該是祖國的花朵,然而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卻是缺萼的花朵、折翼的天使。”因此,兒福院給他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是孩子們將來心中的陰影,或許是無法彌補的。我們也明白了自己此行的目的——這不僅僅是一次班級組織的志愿者活動,還是讓我們的愛溫暖孤兒的童年的一個使命。
觀看完視頻,負責老師簡單叮囑了兩句,就帶我們進入了兒福院內部。我們首先經過了一個房間,里面有很多先天殘疾的孩子,他們坐在輪椅上看電視。見我們進來,他們熱情地和我們招手;我們喂給了他們一點巧克力、棉花糖、餅干吃;我們似乎還聽到胡懌旻同學開玩笑說了一句“我喂你巧克力吃,你要記住我啊”。稍作停留后,我們帶著微笑繼續前往下一個房間。
再走的過程中,我們經過了幾間寢室,其中的一間是空的,負責老師讓我們進去看了看。那是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的一間寢室,他們和我們一樣喜歡看動漫、喜歡在房間里貼海報、喜歡看書。但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是,他們從來都沒有過父母的愛。
在下一個房間里,是十幾個六歲的小朋友,雖然他們看上去似乎只有三歲大小。我們首先喂給了他們一些東西吃,他們也都很可愛,邊嚼零食邊用稚嫩的童聲說出一聲清楚的“謝謝”。然后我們表演了一些節目給他們看,有石沁爾同學的吉他彈唱,周梓安同學的薩克斯,還有全班的大合唱《vois sur ton chemin》。孩子們很認真地聽著,在我們表演完過后,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一個節目,是一段“洗蔬菜”的小舞蹈。
節目環節過后,女生留在了這個房間,男生到了另一個房間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女生們有的跟小朋友一起看書,有的教小朋友玩悠悠球,有的和小朋友鉆研如何開小車……房間里回蕩著孩子天真的笑聲和溫暖的味道。聽說男生那邊和小朋友們“玩瘋了”;還有一個小朋友向周梓安張開雙手,周梓安把他抱了起來,放下后,小朋友還是對他張著雙手,我們至今都不知道那個孩子想讓他做什么。
但是,這些孩子和我們玩的過程中,還是有讓我們心疼的地方。他們對“媽媽”這個詞完全沒有概念;大概是覺得所有善良的人都叫“媽媽”吧。一位小朋友對著朱耘瑤說“媽媽”,并伸出手指著巧克力;和我一起看書的那位小朋友指著書上的卡通人物叫“媽媽”;甚至在分發玩具和零食的過程中,男生們都被叫做“媽媽”。這或許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媽媽,而對“媽媽”這個詞的概念很模糊吧;當他們長大,知道“媽媽”是什么的時候,會不會很失落呢……
歷時一個半小時,我們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結束了。慢慢走出兒福院,悄悄說著剛剛不敢說的憐憫之心,清爽的風吹在我們的臉上,我們的心中卻也有著滿足的溫暖——我們的愛,或許能溫暖孤兒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