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口腔在內的整個消化道,通過污染的食物、飲料、水果等經口進入體內,并在腸道增殖。
手足口病主要發生于兒童,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獲得該型別病毒的免疫力,對其他型別病毒再感染無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還可能因感染其他型別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急性起病的病癥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愈,預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少數病例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也可能留有后遺癥。其他癥狀還包括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發紺,咳嗽、 面色蒼灰、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等等。
在治療方面,如果沒有出現并發癥,預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內痊愈。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癥治療,可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還有補充維生素B、C等。有合并癥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間,應加強患兒的護理,作好口腔衛生。進食前后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食物以流質及半流質等無刺激性食物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出現一些其他并發癥,故應加強觀察,不可掉以輕心。
專家建議大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一旦發現手足口病的疑似病例應及時就醫并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學校的衛生是預防本病傳染的關鍵。流行期間,家長應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的機會。